王扶興
情境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主動進行聯想、想象和思考,從而獲得某種情感體驗,而這種效果正是詩詞教學所需要的。所以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便可以根據詩詞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經驗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提高學生的詩詞素養,實現有效的詩詞教學。
1 創設音樂情境,激發誦讀興趣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古典文學藝苑的一朵奇葩,而古詩詞之所以流傳悠久,其抑揚頓挫的韻律美占有很大的功勞。并且在古代,詩詞基本是以歌唱的形式演繹和流傳,也只有歌唱,才能將詩詞的魅力展露無遺。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便可為學生創設音樂情境,將詩詞以歌唱、誦讀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深切感受詩詞的音韻之美。而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跟讀或者跟唱,讓詩詞在學生唇齒之間流淌,讓學生在音樂情境的感染下與詩人共情,進而使學生了解詩文大意,把握詩文的情感基調,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時,我便為學生播放胡婷婷版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演唱視頻,以為學生創設音樂情境。該視頻中不僅將詩文以優美婉轉的音調演唱出來,并且還展現了黃鶴樓煙花彌漫、詩人遠望江上風帆的情景,而學生也完全沉靜在音樂的氛圍之中。在學生欣賞一遍之后,我鼓勵學生跟著音樂歌唱或者朗誦,以此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最后,我向學生提問:“大家通過歌聲可以想象到什么景象?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情感呢?”學生討論后作答:“可以想象到柳絮如煙、鮮花似錦、江水奔流不息的春天景象,而詩人在江邊眺望友人遠去的小船,一直到小船消失在天際??梢愿惺艿皆娙藢τ讶说牟簧嶂?。”由此可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音樂情境,是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幫助學生把握詩詞情感基調的有效方法。
2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詩詞鑒賞
鑒賞是古詩詞教學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有效的詩詞鑒賞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詩詞的魅力,從更深的層次了解詩詞內涵。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詩詞的遣詞用字、表現手法、結構、立意等多方面鑒賞詩詞,從而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詩詞素養。而考慮到小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經驗有限,并沒有獨立鑒賞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設疑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鑒賞。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設疑要由淺及深,層層遞進,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詩詞鑒賞的技巧,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例如:在學習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詞中大意,接著我便為學生設置如下問題:
(1)詞中出現“山一程,水一程”,疊用兩個“一程”有什么作用呢?
(2)請描述上闕詞中的景象,其中“夜深千帳燈”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這句詞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3)下闕說“聒碎鄉心夢不成”,這個“夢”指的是什么夢呢?
然后我讓學生思考以上問題并做出回答。其中第一個問題十分簡單,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兩個‘一程體會詩人一路上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艱辛。而第二個問題稍有難度,意在使學生了解這首詞的意境,明確“夜深千帳燈”對表現詩人孤獨寂寞以及在結構上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一問則需要學生發揮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夢、團聚夢、和平夢,感受詩人對戰爭、對羈旅生涯深深的無奈之情。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從而提高了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3 創設故事情境,促進詩詞背誦
背誦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學生極為反感的學習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詩詞語言過于含蓄和晦澀。并且,在詩詞背誦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會背上句而遺忘下句,或者上下句不屬于同一首詩的情況,究其根本,則是因為學生對詩詞含義沒有整體的、連貫的印象。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即在不脫離詩詞原意的情況下,將詩詞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或者以故事的形式背誦詩詞、考察詩詞。這對于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具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詩詞,引領學生翻譯詩句,然后組織學生將詩詞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以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我為學生起頭道:“我在劍門關外突然聽到了官軍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聞此事我喜極而泣,眼淚都流到了衣服上?!睂W生接道:“我回頭看見妻子和兒女的臉上哪里還有憂愁,全都興奮地收拾書卷……”而在考察學生背誦時我也用故事來提示學生,比如一名學生在背誦到“漫卷詩書喜欲狂”時忘記了下句,我便提醒道:“妻子和兒女也十分高興地收拾詩書,然后他們接下來做什么?是不是要慶祝一下?”學生馬上想到詩人飲酒慶賀的情節,并順利背出詩句。由此可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可以將詩詞以更生動、更連貫的形式儲存于學生腦海,進而促進學生的詩詞背誦。
總之,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詩詞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詩詞素養。
(作者單位:閬中市涼水鎮護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