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有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語言的表達更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產物。要想學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非得在積累上下功夫不可。因此,幫助學生積累生活、情感、語言、方法成了我們作文教學研究的關鍵。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語言的表達更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產物。我們現在的學生,有的生活單調些;有的因生活的優越,大人不許做這玩那;有的忽略關注自己內心對外界情感的反應;有的則表達無序,無章無法,作文所表現出來的病癥是: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缺乏個性,千篇一律。究其原因就是積累欠缺,要想學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非得在積累上下功夫不可。因此,幫助學生積累生活、情感、語言、方法成了我們作文教學研究的關鍵。
1 幫助積累生活,讓學生的作文在生活中取材
在作文教學中,把學生關在教室,冥思苦想,閉門造車的做法是錯的。葉圣陶曾說:作文離不開生活,只有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出現胡編亂造狀況。
1.1 要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農村的變化翻天覆地,我們要啟發學生去發現家鄉美麗的山水、新修的公路、旺盛的莊稼;去感受和睦的鄰里、勤儉的民風、喜慶的節日;去參與家務勞動,田間勞作,捉魚摸蝦……
1.2 盡可能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參觀旅游,卡片制作、辦小報、扶貧救災、學雷鋒、植樹、敬老尊師、慶祝節日、拔河、演講、調查、訪問等。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會讓學生牢記在心,成為筆下的好素材。
就拿寫《童年趣事》為例,研究前,學生取材較少,雷同材料多,或跟著范文走。現在學生取材有做飯、玩蟋蟀、玩過家家游戲……43個學生各有各的取材,真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2 幫助積累感情,讓學生在作文中表情達意
教學實踐中發現:情感豐富的學生往往有更多的東西想表達,也更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幫助學會情感品質的積累是作文教學的另一項重要工程。我們幫助學生積累情感的方法歸納如下:
2.1 移情體驗。在教學或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換位移情,體會事物所具有的情感。如在指導學生觀察弱小的小草時,啟發學生想想“假如我是小草”,體會小草經歷暴風雨之后的頑強,激起學生心中情感的波瀾,甚至得到人生的感悟。更重要的是,教師要使這種移情體驗的方法成為學生積累情感的一種習慣,使學生的情感反映變得積極、敏銳,產生豐富的聯想與想象,甚至產生靈感,成為寫作的沖動。
2.2 內向感受。在豐富多彩的生活面前,每個人包括小學生,都會受到情感的震動,或熱愛,或贊嘆,或開心,或悲哀,或追求,或憤怒……但是,由于小學生年紀小,思想幼稚,很少去關注自己內心對外界的情感反應,而顯得冷漠或遺忘快。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體會自己心靈對事與物、情與景的感受、感觸、感動。研究發現:人最初的情感是豐富細膩的,有許多情感是變化發展的,同時這些情感的遺忘也是快速的,特別是一些細微的情感變化往往稍縱即逝,所以,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及時記錄當時的情感及其變化,這就是我們平時要求學生寫日記的目的之一,即時記錄更好。這樣學生作文中就會少出現一些“我很高興”、“我快樂極了”等空洞的情感。
如小慧同學描寫母愛感情的積累(即時記錄,寫得非常好。)——她一心一意地頂著頭上的兒子,臉上浮出一個淺淺的微笑。在她的眼里,緩緩的流轉著一彎慈愛的清泉,輕輕地向外流淌,在嘴角聚成了那么滿足的喜悅的一個微笑。
3 幫助積累語言,讓學生文思如泉,妙筆生花
沒有語言的積累,學生的作文將是“茶壺里煮餃子,有料倒不出。”新課標強調了積累語言的重要性,把在讀中積累語言放在第一位。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足以說明語言積累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而閱讀是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指導學生的閱讀的重點在于兩個方面。
3.1 課內閱讀要得法。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在指導學生多讀、熟讀的基礎上才能領悟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字詞句篇的基本表達方法。另外,老師還要訓練學生一些讀書的方法,例如:碰到不懂的字詞要查字典并且聯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畫出優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好詞佳句;讀后要注意思考所得所感;背誦精彩片斷、優美范文;寫讀書筆記,培養隨讀隨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等。老師應將課內閱讀的方法“授之以漁”,然后讓學生用課上學到的學習方法去指導課外的閱讀實踐,舉一反三。
3.2 課外閱讀量要大。我們的做法是:①、發動學生辦班級圖書角,每學期捐兩次書,不斷填充圖書角,為學生提供相互借閱的平臺,也填補了農村小學沒有條件辦圖書館的缺陷。②、提出閱讀要求:對課外閱讀任務確定了“四個一”要求,即:每天閱讀100字左右的內容,記錄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斷,積累10個好詞、新詞,寫1段簡短的閱讀體會(一整本讀完后寫一篇讀后感)。③、反饋交流、感受樂趣。每周安排一節課時間,讓學生交流上一周的閱讀書目、主要內容,精彩片斷,積累的好詞、新詞。師生共同理解并嘗試運用。這是閱讀收獲的交流和展示的機會,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漲,再加上老師的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更濃了。④、推薦好書,引導閱讀深度。老師結合教材的編排向學生推薦值得閱讀的好書。如:《小兵張嘎》《愛的教育》《城南舊事》《魯兵孫漂流記》。也可讓學生推選受歡迎的書目,使學生不至于盲目讀書。隨著學生年紀的增長,閱讀能力的提高,老師還要引導學生閱讀逐漸有深度,即由初級階段的拼音讀本、童話、笑話、漫畫等逐步過渡到故事、散文、小說等,甚至一些經典的詩文、中外名著等。⑤、引導背誦。如果在閱讀中遇到佳詞妙句、精美篇章,就要引導學生背誦,并從背誦中體會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獨運,領悟表達方法的真諦,使他們終生受益。
就這樣,每個學生一個學期下來,大概讀書200000字左右,詞、句、段積累兩三個筆記本不等,讀書體會也有五、六篇以上,可以想象,堅持不懈,三年之后的語言積累會是多少。學生語言洋溢,何愁寫不出作文呢?
4 幫助積累方法,使表達流暢、有序、富有感染力
閱讀教學應主動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讓語文學習的同時成為寫作方法的學習和積累過程,使學生養成關注寫作方法的閱讀習慣,即讀寫要結合。
寫作方法包括語言表達的技巧,篇章結構的技巧,選材立意的技巧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小練筆。如:進行總分式、并列式的語序結構訓練;進行仿寫擬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語言感染力訓練;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的描寫訓練;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續寫、改寫。可以練習各種形式的開頭結尾,可以結合相關課文練習寫景、狀物的寫作順序;可以聯系課文的題目分析作者的選材,立意的目的;在進行片斷訓練的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多向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技巧的訓練,鼓勵學生寫童話式、暢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水平。
下面舉兩個寫作方法有提高的例子,如:敏儀同學仿寫排比句、聯想句寫到:老師在學生的作文本上時而圈圈點點,時而刪刪改改,時而注上批語,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她好像看到了窗外的小樹正在陽光下茁壯成長,越長越高,多開心啊!又如:學習了《一夜的工作》最后一段表達作者激動、自豪的感情的表達方法,欣儀同學在《清潔工》中寫到:每當我走在干凈的街道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時,多想向他們敬個禮、鞠個躬,或是寫首贊頌的小詩。
《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生的作文就是他的生活、情感、語言、方法的全面積累內化而成的,沒有這些積累,或各項積累不同步,就會使學生的作文出現不同程度的遠離生活、情感淡漠、語言貧乏、章法呆板的弊端。朱熹也說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的生活、情感、語言、方法的積累就是源頭活水,只有老師在作文教學上使源頭活水噴涌而出,作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作者單位: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悅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