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巖倫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網絡經濟業態。網絡經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競爭也是網絡經濟環境下不可避免,其嚴重程度甚至會超出傳統市場競爭。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既有傳統形式,又有一些獨特的新形式。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中對于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缺乏必要的約束力,急需要進行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主旋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當今市場經濟的主要形式之一。與傳統市場競爭相比,互聯網環境下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更強,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所引發的危害性后果更加突出。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類型更加多樣,既有傳統市場不正當競爭的類型,又有一些新的形式。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對于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約束力不強,還有一些領域存在“真空”狀態,急需要進行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1 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含義和特征
1.1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含義
“不正當競爭”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產生和出現的。由于不正當競爭行為帶有典型的不確定性,因此法律上對其進行定義的過程中大都采取概況式、描述式或者舉例式相結合的方法。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不正當競爭法》制定時間相對較晚,其中對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為“經營者在交易過程中違反該法規定,并對其他經營者的權益同時有所損害,干擾了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并列舉了數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類型。應當說,這些規定基本上可以涵蓋傳統的市場活動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與傳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相比,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其明顯的特點,傳統的定義已經不能完全加以概括。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其本質沒有改變。參照現有的法律規定,筆者認為可以將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定義如下:在以互聯網信息技術作為媒介的市場環境下,經營者違反市場公平競爭、誠實信用原則而采取的一系列違法手段、損害他人利益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從法律的視角進行解讀和分析,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的主體是各類網絡經濟活動的經營者,客體是侵害了網絡經濟消費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和破壞網絡市場經濟秩序,而這種行為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違法行為。
1.2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特點
一是虛擬性。由于互聯網經濟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虛擬經濟,那么在互聯網環境下所產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帶有強烈的虛擬性特點。在利用互聯網進行經營活動的過程中,經營者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注冊就可以實現網絡銷售、發布商品信息以及進行消費評論等,即使是個人注冊信息是虛假的也難以被有效識別和監管,這就使得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具有高度的隱蔽性。
二是危害性。與傳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相比,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危害性更強。不法分子充分利用了互聯網虛擬性特點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消費者往往更加難以有效防范。此外,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傳播范圍廣、速度快,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危害范圍更大、影響程度更深。
三是高技術性。互聯網經濟以電子信息技術作為主要載體,而這項技術的科技含量很高,因此就決定了在互聯網環境下實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樣具有很強的高技術性特點。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環境下特有的域名、鏈接、網頁等技術手段實施不正當競爭,較比傳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科技含量更高,具有更為鮮明的高技術性特點。
四是法律適用的特殊性。雖然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具有自身獨立的特點,并與傳統的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有著較為顯著的差異,但是其本質上依然屬于法律中規定的違法行為,這個本質是不會改變的。雖然現行相關法律規定對于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適用主體、范圍、責任認定等的規定比較模糊,體現出了其法律適用的特殊性,但是通過對相關法律制度進行進一步完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2 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要危害
網絡經濟絕非法外之地,互聯網環境下的市場行為也需要得到有效監管,市場秩序需要被有效地維護。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市場競爭主體、客體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嚴重影響,讓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此外,這種行為嚴重損害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對現行的《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制度體系造成嚴重挑戰。
3 如何加強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法律規制建設
為了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法律規制建設,一要采取適合國情的互聯網立法模式,在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修訂增加“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基礎上,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同步修訂,形成“一法為主、多法為輔”的法律制度體系。二要進一步強化執法程序,針對現階段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取證難、執行難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明確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管轄主體、增加電子證據收集法律規定。三要強化宣傳,引導全社會樹立網絡風險防范意識,不給不正當競爭行為留下生存土壤。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