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彤
本文在對變革觀在行政訴訟法修改中運用的必要性分析基礎上,結合行政訴訟法修改中變革管的具體體現,對其運用情況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誕生及其變革發展,與其所面臨的社會背景之間存在密切關系,而這一關系決定了行政訴訟法的修改需要貫徹相應的變革管。以行政訴訟法內容上的修改變化來看,其在行政訴訟爭議解決功能的修復以及對行政審判權運作空間的拓展、運作環境的優化完善等方面,都是對變革管內在要求的初步體現;此外,在對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的實施以及其對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的促進作用發揮上,還需要對所修改的行政訴訟法預留的空間進行充分利用,以通過對行針審判體制的靈活塑造以及對行政訴訟類型的有限改造、行政公益訴訟適度開放等有效措施,來促進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變革提升,為我國法治社會建設提供依據和支持。
1 變革觀在行政訴訟法修改中運用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由于行政訴訟法其制度本身就是社會體制變革下的產物,因此,對其制度內容與體系的變革修改,需要貫徹變革觀的觀念和理論。隨著黨的十三大召開,為加快和深化改革,在推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同時,還明確指出了要進行行政訴訟制度的制定和建立,以加強對國家行政工作及行政人員的監察,對一切行政人員失職、瀆職以及其他違法違紀行為進行嚴格追究。由此可見,黨的十三大召開直接推動了行政訴訟法的誕生,而行政訴訟法的誕生不僅是其學說、理論與實務積累形成的結果,更是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
其次,行政訴訟法實施的過程中也蘊涵著一定的變革機理。在社會轉型與體制變革等多種因素影響下,行政訴訟法的實施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影響,導致其實施效果也不夠理想,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訴訟法的實施在經歷挫折影響的同時,也在不斷實踐中發生了一定的變革,比如,在針對證據規則以及法律適用、撤訴、管轄、司法建議、簡易程序等具體制度與規定上都進行了轉型的司法解釋與文件發布,并對行政訴訟法的文本規定進行較大的修改與發展,此外,行政審判模式上也通過典型案例發布以及地方改革樣本樹立等方式從“封閉對抗”逐漸向“開放合作”性轉變發展。
最后,行政訴訟法的修改也會對我國的全面深化改革起到一定導向引領和推動作用。針對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工作安排是在十八大與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召開的背景下,其中有關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在行政訴訟法修改中也有著深入的體現和反映,而對行政訴訟在國家治療現代化推進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也是行政訴訟法修改所面臨的重要和關鍵問題,通過行政訴訟法修改來滿足人民群眾對行針審判制度的新的期望和需求,同時實現簡單技術爭論層面的超越實現行政審判制度根本性變革的追求,以及通過法律的修改推動國家法制制度與社會建設,是對行政訴訟法修改意義評價的基本標尺。因此,行政訴訟法的修改需要貫徹變革觀。
2 變革觀在行政訴訟法修改中的運用
首先,以變革觀為指導實現行政審判體制的靈活塑造。審判體制作為行政訴訟法修改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根據當前提出的各種修改建議,其中以行政法院設置以及提級管轄、相對集中管轄等最為典型,并且不同修改變革方案的所表現的特征與能夠解決的問題等存在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結合社會體制變革與發展的背景,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其在法律修改中被授予的批準權,針對跨行政區域管轄等條款內容進行擴大解釋,以促進行政審判體制的逐漸轉型變革。以當前司法體制改革的現狀為例,在通過對跨行政區域管轄條款的靈活解釋下,通過將常規行政案件逐漸進行管轄移交,就能夠實現行政審判庭組織模式的打破,同時為跨行政區域法院設置及相關的行政法院審理奠定良好的變革基礎。
其次,以變革觀為指導促進行政訴訟類型的有序改造變革。行政訴訟類型是根據一定標準對行政訴訟的分類,以通過分類實現其結構的重新設計。對行政訴訟類型化的提議在很早就有,并且在司法實務領域也得到了歡迎和認可,但是,受受案范圍拓展及管轄制度變革問題的影響,出現被淹沒趨勢,而行政訴訟法修改中對判決類型的調整其實是對判斷類型化貫徹實現行政訴訟類型化的修改轉變思路,并且行政訴訟類型化不能夠被判決方式完善的簡單作業進行取代,因此,在行政訴訟法實施中,就需要通過個案累積及精細審理來促進形成特殊訴訟類型的基本規則,以實現行政訴訟類型化逐步改造。
此外,還需要通過變革觀引導促進行政公益訴訟適度開放變革發展。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增設也是行政訴訟法修改與完善所關注的熱點,它也是對實踐關懷與有關法律修訂的一種呼應,是社會發展與變革背景影響下行政訴訟制度改進和完善的需求。
3 結束語
總之,對變革觀在行政訴訟法修改中的運用分析,有利于促進以變革觀指導的行政訴訟法變革完善,逐漸適應社會體制變革與國家法制建設發展的需求,推進社會經濟的進一步建設與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