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譯
昆山龍哥案是在2018年發生的一起駕駛員持刀砍人案被反殺的刑事案件,在經昆山市檢察院和公安局調查之后認定于海明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全面促進了我國正當防衛制度的發展。此次研究主要是以昆山龍哥案探討分析我國正當防衛制度,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起到參考性價值。
2018年8月27日,昆山市發生了一起刑事案件,案件主要是寶馬車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與自行車騎行者于海明發生爭執,寶馬駕駛員從車后座取出一把砍刀砍向于海明,但是在爭斗過程中被于海明反搶砍刀致死,后因搶救無效死亡。該案件通過網絡媒體迅速傳播,并且引發社會各界熱議。在2018年9月1日對昆山龍哥案件進行最終審理,認為于海明行為屬正當防衛,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該判決結果一出,迅速得到了網民的支持與贊賞。
1 我國正當防衛制度的規定
按照我國《刑法》當中的條款規定,正當防衛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以及財產權利遭受不法侵害時所采取的制止行為,對不法侵害人所造成傷害屬于正當防衛。在認定正當防衛時,首先需要存在不法侵害,這也屬于防衛起因。為了成立正當防衛,被侵害者應當具備防衛目的和認識。如果沒有防衛意圖就無法認定為防衛正當性。但是部分學者認為,即使不存在防衛意圖,指導制止了行為人的行為,就能夠認定為正當防衛。然而筆者認為,在成立正當防衛時必須具備防衛意圖,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時如果此時發生防衛不法侵害結果,但是行為人缺乏防衛意識,就不能認定為正當防衛。
2 昆山龍哥案中對于海明行為的認定
昆山龍哥案監控視頻流出之后迅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熱議話題主要是于海明行為是否滿足正當防衛認定標準。大多數網民認為,于海明行為應當被判定為正當防衛,但是對刑事實務界大多數人員認為于海明屬于防衛過當。對于防衛人員來說,自身防衛行為造成他人死亡,在量刑判刑時會覺得可以輕判,因此認為防衛過當也不會產生嚴重后果。
在于海明案件中,按照昆山市公安局和檢察院所發布的通報中認定于海明行為屬正當防衛,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此判定結果一出,所有民眾均歡呼贊賞,認為此舉屬于尊重民意。但是從法律角度來看,于海明正當防衛判定結果不屬于民意勝利,而屬于我國司法突破和進步的重要體現。
從案件監控視頻能夠看出,在案發時寶馬駕駛者強行駛入非機動車道,與于海明所騎自行車險些發生碰撞,之后寶馬車同行人下車與于海明發生爭執。在經他人勸解之后基本平息爭執。之后駕駛員下車對于海明進行踢打,此時于海明未還手,之后駕駛員返回車內拿出砍刀,并且使用刀具擊打劉海明身體。在爭執過程中于海明反搶砍刀,并且使用砍刀對寶馬駕駛員進行砍打。此時駕駛員在跑向車時于海明仍然持刀對其進行追砍。按照公安機關通報證實劉海龍搶救無效死亡。
從上述分析能夠看出,寶馬駕駛員對于海明進行踢打并持刀傷害時已經存在不法傷害行為,于海明認知到不法侵害行為存在,因此搶刀目的是為了防止繼續遭受傷害,因此于海明具有防衛意圖。
從監控視頻能夠看出,于海明在搶刀之后寶馬駕駛員有搶刀意圖,因此表面其仍然存在傷害于海明意圖與行為,所以此時不法傷害仍在繼續。但是當寶馬駕駛員跑向車時表面此時已經不滿足防衛時間標準,此時于海明持刀行為已經造成寶馬駕駛員受傷,并且寶馬駕駛員此時已經逃離現場,于海明處于優勢地位,寶馬駕駛員的侵害行為已經被制止,所以侵害行為已經結束。于海明持刀追砍寶馬駕駛員的部分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于海明的防衛行為造成寶馬駕駛員死亡,其防衛行為是否過當則需要聯合我國《刑法》中的相關規定判斷。如果滿足正當防衛標準,即使造成寶馬駕駛員死亡也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不滿足,則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按照監控視頻能夠看出,寶馬駕駛員對于海明所施加的侵害行為不斷升級,并且所使用的砍刀已經違反我國管制刀具規定。因此寶馬駕駛員在對于海明進行擊打傷害時屬于行兇行為,因此于海明具有無限防衛權,即使造成寶馬駕駛員死亡也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3 完善正當防衛制度
正當防衛制度所存在的弊端需要進行優化改正,如果法律制度需要展現出《刑法》的導向作用,則應當將正當防衛劃分到具體罪名中,不能概括地稱為正當防衛。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國家積極鼓勵公民正當防衛立法精神和政策導向。
按照現有法律能夠看出,司法機關在對行為人防衛是否超過限度進行判斷時,還需要聯合案件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在事后評價時需要從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入手,不能要求其在緊急情況下做出理性思考與判斷。在公安局通報中,警方強調寶馬駕駛員屬于行兇行為,所以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進行綜合判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所制定的正當防衛制度主要是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因此在昆山龍哥案中,昆山市檢察院和公安局認定于海明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僅滿足法律規定,也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