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健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事業單位的各類固定資產也在不斷增加。但是,隨著資產的增加帶來的資產購置、維護費用也在不斷增加,這也是造成政府運行支出較大的一個原因。本文從事業單位開展各項業務活動所使用的固定資產著眼,針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分析當前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并淺淡幾點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節約型政府;建議
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開展日常業務活動,發揮職能的重要資源,也是構成事業單位凈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固定資產的購建和日常維護支出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占一定的比重。2013年11月,印發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作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組織者和推動者,應該以《條例》為準繩,在大力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中起到帶頭作用,進而帶動全社會改變生產、消費方式,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對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實現中央提出的這一目標,本文從目前事業單位占有的最大經濟資源――固定資產的購建、使用、維護、保管、處置等幾個方面,淺談當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2013年,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中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而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購建、維護運行費用主要來源于政府的財政撥款。因此,事業單位管理好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管理工作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資產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保障資產的完好率。加強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可以提高預算資金的利用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節約資產的購建、運行和維護費用,對創建節約型社會起到示范作用,有效地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二、當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
(1) 固定資產購置預算編制不科學。采購預算編制不嚴密,采購預算編制在財務部門,資產購置申請在各個部門,資產采購在設備采購部門,設備采購預算編制時各部門之間對資產的需要缺乏深入的溝通協調,在未考慮單位資產實際擁有情況下,依照往年經驗和各部門上報的采購需要編制采購預算,造成資產購置預算脫離實際需要,擠占了有限的財政購置經費。還有些單位預算編制上片面追求資產的功能多、款式新、價格高,不求實用但求更好的思想,助長了鋪張浪費的不正之風,同時也浪費了有限的財政購置經費。
(2)固定資產登記制度不健全。固定資產購置后,單位由于缺乏相關資產登記制度的流程和操作規范,造成管理人員資產建檔管理工作意識淡薄,財務部門資產入賬后,資產管理部門接手實物資產就不再設立資產臺賬登記,而實際使用中資產的增減變動,資產管理部門由于沒有資產實物臺賬,不能真實記錄資產的變動情況,給實物資產的盤點帶來了困難,造成賬實不符。另外事業單位資產來源還具有多樣性,有部門之間的調撥,也有來自其他單位的捐贈,這部分資產取得后,由于手續等方面的原因容易造成資產登記管理工作的滯后或缺失,也會造成賬實不符。
(3)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管理松懈。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中,缺乏相應的管理措施和使用制度來規范資產的使用、維護,同時使用人員愛護公物的意識淡薄,資產使用中運作超負荷或不按操作規程使用,后期又疏于管理、維護,使資產未到使用年限就失去了使用功能,提前報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4)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置不及時。一些通用類的小型資產,例如辦公設備、小型的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由于價值小,在單位中的擁有量又比較多,這部分資產在喪失使用功能或達到報廢年限后,有的可能被當作廢品扔掉,有的堆在倉庫角落無人管理,這部分資產殘值如果處理得當也是對財政經費有益的補充。
(5)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2013年,財政部印發了新的《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新制度規定:事業單位除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圖書和檔案、名義金額計量資產以外的固定資產均計提折舊。但是目前,大部分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仍未遵循新制度規定計提折舊,一方面受傳統會計制度的影響,另一方面認為事業單位不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效益,購入資產時資產成本一次性計入相關費用科目,造成購置資產的當年事業結余反映情況不真實,不能客觀反映單位當年實際的凈資產收益情況。另外,有些單位經批準需要自建固定資產,例如:辦公用房、業務用房等,建成以后,由于辦理產權證書等一些問題,造成資產長期掛賬,不能準確反映單位資產的真實情況。
三、完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節約型社會需要節約型政府的主導,但是當前政府部門高成本、低效率的現實與節約型政府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如何管理好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提高資產利用效率,節約政府固定資產購置經費、使用維護費用,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從實際出發編制采購預算。采購預算編制前,各部門的資產購置申請提交給資產管理部門,由資產管理部門根據單位資產的實際情況,調劑各部門之間的資產分配,再根據實際需要,把采購計劃交由財務部門編制采購預算。在資產的購置選擇上,應該從實用的角度出發,遵從實用性原則。同時,財政政府采購部門也要加強對報送的購置計劃審批,加強對申請單位的資產情況摸底,這樣可以有效防范購置預算過虛。
(2)完善固定資產登記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就是重標準,制度就是工作的標準,是做一項工作的尺度,一切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就可以把工作做好。但是制度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各單位要根據自身的業務情況修改、完善老的制度。新的制度制訂后,就要從上到下貫徹執行,責任明確到各部門,具體到每個職工。這樣各相關人員才能對所負責的資產登記管理工作,做實做細,從而實現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管理目標。
(3)加強固定資產使用中的管理。俗話說“三分修,七分養”,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對于資產的使用功能、使用壽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項資產按照使用規章操作、使用,可以減少故障率,同時也節約了維修經費。因此,健全單位的獎懲制度,對于資產使用上節約費用,創造效益,有突出貢獻的,要實施獎勵。對浪費、不愛護資產的要堅決懲戒。資產管理部門,每年不定期抽查各事業單位的資產使用、維護和保養情況,對于發現問題的,督促改進,發現浪費、毀損資產的單位,在以后的資產購置審批上做出一定的限制。
(4)認真對待報廢、閑置固定資產的處置。臨近報廢年限,但資產仍然可以使用的,經相關專業機構檢測后,單位內部調劑到需要的部門使用,提高資產利用率。對于已無使用價值的資產,應及時向財政相關部門申請報廢,處置后的收入上繳財政部門。目前大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信息系統》,可以在系統中建立各單位閑置資產信息數據庫,把各單位閑置不用的資產信息歸集到數據庫中,以數據庫作為閑置資產的信息交流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閑置資產信息共享,為充分利用閑置資產、節約資產購置經費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財政資產管理部門對基層單位閑置資產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5)嚴格執行新會計制度,正確反映資產價值。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是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產生實物上的有形磨損和時間上的無形損耗變舊的價值一種補償,資產的價值將用逐月計提折舊的方法轉移到經濟業務過程中。對資產計提折舊就是為了有效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產資源占用情況以及經濟運行情況,保證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真實、正確反映事業單位經營情況。因此,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應改變以往重記賬,輕核算、輕管理的老路,拋棄以往老制度的束縛,遵循新制度計提折舊的規定。首先,對單位現有固定資產情況進行賬實盤點,對于盤盈、盤虧的資產及時報請財政相關部門批準處理,在做到賬實相符的基礎上,根據新制度要求對資產重新歸集分類。然后,對資產的使用壽命和凈殘值進行科學的估算,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雙倍余額遞減法進行折舊計提。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一旦確認后不得隨意更改。
四、結語
資產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相信在政府的號召、各級財政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以及各單位相關負責人的認真負責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定能日益完善、規范,明確職責,落實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作為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應從業務型向管理型會計轉變,精通業務知識,加強對信息化技能的必要掌握,掌握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與創新,提高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構建節約型政府助力。
參考文獻
1.石磊.節約型政府的理論內涵與構建路徑――基于生態政治的視角.學習與探索,2015(07).
2.錢海艷.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幾點思考.中國農業會計,2017(08).
3.代惠茹.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商,2015(52).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