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琳浩
摘 要:財政部發布事業單位財務標準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不斷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預算管理薄弱、內部控制管理松散、資產管理松懈、財務分析不健全等問題。本文分析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希望能夠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的改進有所幫助。
關鍵詞:事業單位;預算;內部控制;對策
事業單位與一般企業不同,它是政府機構的衍生組織,是主要服務于社會的部門,如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等,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日常業務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或上級部門的財政撥款。因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重點在預算管理、預算使用監督和預算使用控制上。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及問題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預算管理、收支管理、配額管理、資產管理和財務分析。根據國家有關金融法律、法規和政策,在財政撥款范圍內確保事業單位正常工作的完成。由于財務管理在一些環節出現了問題,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的運作。
1.預算管理重視不足
目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重視程度普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意識問題,由于事業單位會計報告不用提交人民代表大會審議,而且財政部門向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提交的預算執行報告無須詳細披露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這導致事業單位缺乏監督,間接導致公共機構的預算管理意識薄弱。這種意識的缺失主要反映在預算的編制、實施、評估、監督、績效評價等方面。在預算編制方面,沒有預算安排,盲目預算和遞延預算,這些都影響了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預算執行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控制標準。即使設定了支出標準,實際執行又有所偏差,導致預算不足形成了問題順延現象,今年的問題明年解決,今年的缺口先用明年的預算填補,問題越積越多。加之監督缺失,在績效考評中沒有增加預算執行考評辦法,超出預算后不分析原因等等,使預算成為一紙空文,并且隨意調整增加或減少預算項目的情況時有發生,使得預算制度的預見性和約束性作用蕩然無存。
2.內控管理缺失
事業單位由于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導致很多領導干部對內部控制制度認識不足。有的簡單認為財務預算就是內部控制,有的將會計審批流程與內部控制混淆,有的則對內部控制有疑問,否認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認為內部控制會影響工作效率,還有的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但從不執行,這些都使內部控制管理系統失效。有些單位雖然有內控制度,但是就像車輛年久失修一樣,內控制度也需要修正,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改變原有的與實際情況不適應的內容,根據機構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修改和更新內部控制系統。事業機構實施內部控制制度也存在一些困難,由于編制的限制導致了不兼容職位沒有分離的現狀,給資本和資產安全埋下了隱患。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一般都在決策層之外,這也造成了對風險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監督、事后總結的流程缺失。在審批方面沒有按照內部控制中的權限審批原則,使得票據的審核管理、審批權限混亂,造成資產的流失,也滋生了腐敗現象。
3.資產管理不嚴
事業單位制度建設受傳統的思想影響,往往更加重視資產購置問題,而忽視了資產日常管理、維護和清查,導致部分國有資產流失。在資產管理方面,由于資產所有權不同,導致管理職責的差異。有的屬于上級單位管理,有的屬于其他單位管理,有的屬于外借等等,歸屬煩瑣也是導致資產管理工作困難重重、相互推諉的原因。在具體管理過程中,由于缺乏管理操作規范,易造成資產流失,例如購買固定資產時沒有核實登記,有的還有存貨仍重復購買;對已有的固定資產不設置固定資產標識和實物卡,導致資產出現問題無人問津也找不到對應的負責人,最終導致資產損壞流失。
4.財務分析不全面
事業單位財務分析是在一個會計周期內根據會計核算提供的數據資料對預算和實際發生金額進行比較,從而對經濟活動和發展情況進行整體分析。財務分析可以識別預算資金運作中的問題,掌握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的情況與進度,了解數據資源和單位發展的現狀。這不僅會提升事業機構的財務管理水平,而且能有效避免金融風險,對事業單位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階段國內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財務分析主要基于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損益表中的數據分析各個部門的財務狀況,但是由于事業單位屬于服務性機構,利用現有的數據很難評價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效應,很難評價預算資金的使用是否科學合理。此外,在進行財務分析時只注重本單位財務指標的完成情況,外部發展及影響因素很少受到關注。與此同時,財務分析方法相對簡單,缺乏對各指標含義的說明和解釋,缺乏對業務活動的預見和分析,這使得領導者難以從財務分析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影響事業單位的發展前景和發展趨勢。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進對策
1.全面加強預算管理體系建設
注重財務預算管理制度的建設,預算管理不僅僅屬于財務部門工作范疇,也需要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協調各個部門共同完成預算編制,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預算編制完成后要告知全體職員,讓職員在執行中有目標。預算的制定和執行也要接受本單位和公眾的監督,通過外部力量保證其公平、公正、合理。在預算執行上,加強內部控制,嚴格審批流程。根據上一年的收入和支出以及當年的情況增加或減少預算。仔細對每一筆預算項目進行核對;加大預算執行力度,不斷提高職員的預算意識,與單位業務相結合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跟蹤預算執行進度??茖W合理地安排支出,減少預算支出的波動,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以突出預算的可預測性和控制力,促進預算目標的全面完成。將預算績效考核納入預算管理,建立預算執行的激勵和懲罰機制,加強預算執行保障,違反規定者應當追究相應責任。
2.完善內控管理
領導能力的體現在于不斷改進其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通過內部控制管理的實施不僅可以確保各項活動的有效實施,還可以保障事業單位資產的完整性,有效減少各種腐敗行為。為保證內部控制的執行,領導首先提高自身認識,關注重視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改善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資產利用率。在組織架構上嚴格執行人員不相容職位分離政策,實施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評估控制。建立單位內部控制監督約束機制,讓單位紀檢、審計、業務部門參與資金使用監管環節,確保內部制度的全面執行,發揮其作用。
3.強化資產管理
要完善資產管理制度,首先要正確認識和掌握資產現狀,合理有效地管理事業單位資產。各單位應建立公共資產賬戶,詳細記錄公共資產的價格、位置、數量、處置變更和變量日期等詳細信息。各部門按照有關要求,緊密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實際情況,制定資產管理辦法,明確專人管理、責任到人。在管理程序方面,設計更合理的管理流程,方便操作和檢查,嚴格工作要求。結合外部情況制定資產購買制度,確定哪些需要本單位購買、哪些是合并購買、哪些是代理購買等,從源頭理清歸屬權和管理權。資產處置時,要嚴格按照流程處理,做到處置流程可追溯,防止以資產處理為名的國有資產侵吞行為。根據需求和擴大業務進行資產配置標準體系構建和更新,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固定資產,核查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和處置程序是否合規,賬簿是否一致等,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制度完善過程中,可以適當借鑒國外相關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如對公共資產管理情況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并將考核與預算掛鉤,增強事業單位對資產管理的責任感。
4.提升事業單位財務分析水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生事物的出現,事業機構所處理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面臨的外部問題也更加復雜。這需要事業單位對財務進行更加全面的財務分析,獲得準確的會計信息,運用更加全面的分析方法找出財務運行中的缺點并提出改進建議。在新形勢下,公共機構的財務分析不僅需要關注經濟發展,還要承擔社會責任。只有通過科學的財務分析才能發現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只有掌握了預算執行進度才能發現預算是否合理、該如何改進。財務分析不僅提高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而且在機構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對公共事業的要求不斷提高,國家提高行政事業管理能力不斷增加財政方面的投入,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要求也不斷提高。事業單位只有提高自己的財務管理能力,把國家的財政支出發揮最大效用,才能適應不斷提高的日益增長的人民的需求。本文通過分析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管理、資產管理和財務分析幾個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事業機構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改進財務管理方法,提高財務管理效率,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海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會計改革與創新,2016(06).
2.王海紅.關于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思考.事業單位會計,2013(12).
3.肖莉.論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特點.中國外資,2012(12).
4.李華.國外政府資產管理模式及啟示.當代經濟,2016(4).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