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及教育部門對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尊重學生個體性等要求,為中學語文教學事業的穩定有序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就基于此,對建構主義指標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相關研討,旨在切實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及效率。
前言:建構主義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自主建構,通過社會互動及生活情境問題的深入分析,提升自身綜合閱讀素養。因此為滿足新課標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相關教育工作者也應將建構主義作為當前教學理念,不斷完善及優化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激發出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具備較高的閱讀水平。
1 建構主義理論分析
1.1 建構主義概念
2016年正式頒布并實施《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示中提出,學會學習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一環,而建構主義理念中要求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恰好迎合了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要求。同時,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由人構建起來的,因此對知識的最終掌握情況取決于我國前期對知識的積累,而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需起到重要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體系基礎上激發出新知識的學習欲望、
1.2 建構主義教學價值
將建構主義應用應用在中學語文閱讀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部分:第一,更好的營造出參與型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交流;第二,幫助學生鞏固原有語文基礎,提升新語文知識理解水平,更好的適應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節奏;第三,以建構主義所開展的合作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能夠切實提升學生人際溝通水平,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2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
2.1 構建合理閱讀情境
在建構主義指導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可從構建合理閱讀情境入手,依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狀態,讓學生在探索語文閱讀問題的同時,提升自身實際生活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在閱讀情境構建期間,教師也應最大限度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通過不同年級語文閱讀教育人文性及工具性的不同,制定出具有專項性的語文閱讀情境。舉例而言,在某篇文章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學生對文章的事先閱讀,提出“誰能說出自己身邊發生與文章內容類似的事情?”學生通過對文章情節及自身生活經驗的認真比對分析,更好的理解了文章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2.2 創新現行教學模式
依據建構主體理念,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繼續不斷創新,以切實激發出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興趣。舉例而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文章所描繪出的自然風景以圖片或視頻等方式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現到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感官的刺激,加深文章印象。同時,教師也可用支架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利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分析文章內涵,并由教師適當的調正學生思維方向,在尊重學生個體特征的同時,幫助學生自主的建構起語文閱讀思維模式。
2.3 提升學生文學審美水平
為更好滿足新課標改革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出的要求,語文教學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期間也應從提升學生文學審美水平入手,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以挖掘出學生文學潛能。例如,教師可在閱讀課堂中舉辦閱讀推薦等活動,讓學生紛紛闡述自己喜愛文學作品的類型及理由,幫助學生明確自身閱讀需求,從而提升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同時,文學閱讀理解其實具備多樣性特征,任何文學作品都具有未定性,因此在實際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僅依靠固定的作品意義及作者思想情感分析作品,而是通過對學生感知作品及原有語文經驗的融合,明確作品中的未定性,將文學作品的意義具體化。
2.4 明確建構主義下閱讀教學方針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清建構主義的實質及其對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依據學生不同年級及學習需求,制定出具備專項性的閱讀教學方針。同時,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并不是準確的表述、解釋或最終答案,而是學生通過自身語文基礎的累積,對新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因此需要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從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入手,讓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積累下更多的語文知識。
2.5 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注重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將教師地位由過去的課堂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例如,教師可在某篇文章的講解之前,安排學生預習課文及找尋出課文中不懂之處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將此些問題交于到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則在一旁對討論流程及方向進行積極的引導,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更好的提升自身閱讀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也應科學應用分層教學方式,依據學生學習能力不同,設計出難易適中的學習任務,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文章探究過程中。
總而言之,國家及教育部門對中學階段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為中學語文教師,也需尊重學生個體化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審美能力及鑒賞能力,充分發揮出學生在閱讀期間的主體性及創新性,以實現自主建構語文知識體系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雞西市第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