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華
現階段,在我國社會快速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改理念提出,素質教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而本文也是針對初中階段美術課堂教學工作開展進行分析,提出欣賞課程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方式,希望能夠使學生和教師,乃至社會,對美術課程提高重視程度,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為其未來的良好發展做出貢獻。
初中階段美術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長久以來都受到了忽視,主要就是因為,初中校園中學生關注的都是自身的學習成績,再加上教師的教學任務增加,所以,美術課程開展的時間較少。即便是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解,但教師本身的不重視,也影響了課程的順利進行。在新課改理念下,美術課堂教學工作的地位逐漸提升,本文也是針對這一課堂中欣賞課程的開展進行分析,希望能夠通過良好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也為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矛盾中質疑,在初中階段美術欣賞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想要順利地進行課堂知識的教學,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尊重學生,正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和認知,這也能夠有效地開啟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學生對于認知動力形成的有效途徑。學生在產生認知矛盾的過程中,進行問題的解決,才能夠提高自身的能力,使其思考感悟問題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進行《情感的表現》相關作品欣賞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嘗試使用色彩對事物進行表達,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卻產生了一定的疑惑,這部作品為什么沒有常規的使用紅色,卻用藍色表現這個蘋果呢?這顯然與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蘋果格格不入,在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適應學生自身的認知,把蘋果分別放置在紅色的背景和藍色的背景之中,讓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喚醒,引導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綜合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
在興趣中質疑,每一個生命個體的自身深處都有著一定的意識,這也是一種共同的內心認知,學生希望自己能夠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究和發現,特別是在初中階段的學生,這種表現欲望特別強烈。所以在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需要學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營造出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例如:在欣賞《奇妙的激勵》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幾個籃球,這也能夠讓喜歡學生喜歡籃球的學生興趣盎然。然后教師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運球的時候,需要把球落在規定的白紙上,這顯然對于初中喜歡籃球的學生來說并不算難。而籃球砸在白紙上的各種痕跡,讓學生驚呆了,因為這些紋理和印記在教師的筆下,真的變成了奇妙的景象,這也能夠激發學生嘗試的欲望,通過不同材料進行創作,一旦學生遇到失敗,學生就會思考該如何選擇材料?如何進行劃片的創作,才能夠符合這堂欣賞課的內容,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夠被有效地喚醒。
2 營造氛圍,強化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美術課堂中,教師在欣賞課程上僅僅是對教學目標進行關注,即便是在課程的整體流程設計和策略的選擇上,也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所以很多課堂上所需要解答的問題都由教師提出,學生僅僅是被動的接受。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就是在游戲中體驗,讓學生學會質疑。很多學生都喜歡玩游戲,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天性沒有被泯滅,所以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采用游戲的形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期間教師需要避免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傳授知識教育,學會使用游戲指導學生對于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結合游戲的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欣賞《當一回蔡倫》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變魔術的方法進行課堂的導入,以此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美術欣賞內容的認知和興趣。隨后教師需要拿出各種工具,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欣賞,教師可以在指導下,讓學生完成造紙的過程,這整個過程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為什么所造出的紙并不夠平整?為什么制造比較粗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這也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欣賞教學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師在操作中思考,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思維和實踐本身就是相伴而行的,沒有實踐的思維就是憑空的猜想,沒有思維的實踐就是徒勞的操作,所以在直觀的操作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發現問題,也能夠形成問題素養。例如:學生在欣賞作品之后,開始動手制作面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一個平面的紙殼,怎樣才能變成立體的效果?怎樣的面具才更有創意?這樣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深入,認知能力也得以提高,他們在提出疑問和探究思考的過程中,其問題意識就能夠得到良好的提升。
3 延時評價,呵護學生
沒有問題意識的學生任何學習都會處于被動的局面。初中美術教學如果沒有自主問題的支撐,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會喪失應有的動力,他們對于美的感知就會停留在原有的水平,難以實現更大的進步。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需要有效地開啟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學生對于認知動力形成的有效途徑。學生在產生認知矛盾的過程中,進行問題的解決,才能夠提高自身的能力,使其思考感悟問題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
不論在哪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評價都是教學階段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良好的評價對于學生認知的能力、質疑的能力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性和推動性作用。所以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就需要給與充分的解答,不管這個問題是否具有學習的價值,教師都不能夠給與學生打擊,而是需要積極的呵護和幫助學生,使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質疑的信心。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的思考,教師也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掌握自己提出問題的重點,以及問題主要要解決的內容。而在這一階段,教師無需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認知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立線裝飾》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時候,很多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會把“粘貼紙張時,應該先粘貼哪一部分,才能保證畫面變得更整潔。”當成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對于這一堂課來說具有一定的難點,同時也有著一定的指導性作用。教師并不需要做出回答,而是讓學生在自己實際動手的過程中,根據所欣賞的作品內容進行摸索,提高學生自身思維的認知能力,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的解決策略,這樣才能夠利用延遲評價的行為,保證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形成,為學生的良好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
4 結論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初中校園中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能夠看出,美術課他長久以來都受到了忽視,主要就是因為很多教師和學生,并沒有意識到美術課堂的重要性,關注的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在美術課堂進行的過程中,教師也是敷衍了事,完全忽視了美術課堂知識的學習,對于初中學生未來成長的作用,這樣的情況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也不利于學生未來的進步。所以,在以上內容中,本文針對初中美術課堂欣賞教學工作的開展進行分析,提出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希望能夠通過最有效的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袁莊鎮先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