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奇燕
針對高校寫作課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為提高同學們學習寫作的興趣,試圖打造智慧課堂提升寫作課教學效果。寫作智慧課堂應利用互聯網思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微電影、云平臺、慕課和微課等方式,增強寫作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改革傳統的教與學形態,高校教師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現代技術方法嫻熟作為自我素質要求的一把標尺?!?這是2018年在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高校課程要運用新技術和新思維創新教學方式的重要性。本文試圖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形成教學智能化和智慧性的教學方式,改善和創新寫作課的教法,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寫作課教學效果。
1 高校寫作課教學的現狀
1.1 群體特質
高校開設寫作課學生群體較廣,不僅為文科生專業課程,也是理科生的公共課程。高校寫作課教育對象因個體、群體呈現出的明顯差異而產生分層、分類,而不同時代又有鮮明特性,關注不同對象的利益訴求和發展趨向,層次性教育和差異性教育是創新寫作課教學方式的必然要求。高校的文科生寫作功底較扎實,且作為必修專業課較重視寫作課學習,對寫作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較強。然而,理科生則寫作知識基礎較差,對理論知識理解有一定難度,且無課程壓力,因而不夠重視寫作課,學習注意力較難集中,造成學習效果普遍不理想。
1.2 授課方式
高校寫作課單一化、紙質化、師主化,往往被認為課堂枯燥、授課方式傳統。 “傳統的‘我講你聽,往往是臺上很賣力,臺下沒反應。學生在聽‘死理論時,沒有溫度、沒有觸感、沒有質量,這樣的課學生不愿意聽。目前,寫作課教師大多由于不結合各類學科學生的專業特色、不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不列舉當下新的寫作案例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而導致寫作課堂枯燥無趣,造成學生參與度低、混學分、教學評價不高等問題。
1.3 互聯網沖擊
信息化的新媒體環境蓬勃發展,伴隨互聯網長大的新一代大學生,容易受到網絡豐富的資源所吸引,特別是手機逐漸成為“課堂公敵”,理論再深刻,案例再精彩,大學生似乎都無法讓自己的注意力從那小小的屏幕中抽出來。即便不認真聽課,在面對寫作老師布置作業時,也能在互聯網中搜索到相應的寫作范文或模板,從而產生對互聯網的依賴感, 喪失學習動力和進取心。
2 寫作智慧課堂的實現路徑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課教學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模式,除了精講理論,精講名篇,必須從以理論性教學為主實踐性教學為輔轉為以實踐性教學為主理論性教學為輔,從禁止學生使用電子設備到需要電子設備支持,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前、課中、課后就是智慧教學的一種手段。
2.1 微平臺
讓手機變成了輔助教學的“抬頭利器”。 能讓“低頭族”也“抬頭”, 要大力推動寫作課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綜合運用新技術手段,現在的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把寫作課延伸到網絡空間,既發揮了傳統課程的理論優勢,還充分利用了當下大學生“不離手機”的習慣。多采用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們進一步深化對寫作課教學內容的認識,更有助于教學相長,增強思政課的活力。
2.1.1 云平臺
互聯網教學早已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手段,建立微信平臺是應對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學習特點的一種創新手段。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的師生互動模式,豐富課程形式,深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寫作課的獲得感。當前,國內在利用微平臺創新寫作課教學中,走在前沿的做法是使用移動設備終端,如藍墨、學習通、云助手等APP,它們具有整合課前推送、實時答題、多屏互動、答疑彈幕及學生數據分析等功能。即課程開始后自動生成本堂課程的二維碼,學生通過微信掃描進班。課上的每一頁PPT都會即時發送到學生端,幫助學生保存課件及回顧課程。同時,在平臺上的答題和評論也能投射在大屏幕上,通過答題和彈幕功能,教師可以現場對學生進行測試和學習成效調查。課堂上學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在平臺中隨時提問,教師或當堂回答或課后回答,平臺同步推送,使學生疑問得到及時反饋。
2.1.2 微博
微博是提供微型博客服務類的社交網站。學生可以結合寫作課學習內容,把所見所聞所思寫成一句話,或者發一張圖片,用手機或者電腦隨時隨地分享到網絡社交圈。寫作課教師也要建立與學生良性互動的微博圈,學會使用“微語言”,培養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習慣,以及收集寫作靈感,提升感悟的意識。充分利用好微博的傳播特點,深入挖掘課程內涵,以寫作內容為基礎載體,以喜聞樂見、有感而發為目標,激發學生對寫作課的關注度和熱情度。
2.1.3 手機程序和游戲
深化“互聯網+”的新理念與寫作課的結合,寫作課可以開設小程序,運行師生互動的O2O模式,老師和學生可以在線咨詢、預約聊天、參與教學,組織研討等,真正實現從師生的“延時互動”向“即時互動”轉化。同時,可以研發益智類手機游戲,在游戲中植入寫作內容元素,把應用文寫作和公文寫作的知識與手機游戲結合,寓教于樂,更切合大學生學習特點。如答題沖關,答題贏積分。
上述這些微平臺方式,跟以往的教學輔助信息化工具不同,利用微平臺開辟寫作主題月、讀經典、書目推薦、作業推送、心得交流等,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推動課上課下相互配合,實現師生互動。線上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寫作課活起來。
2.2 秒拍
結合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喜歡短視頻、微表達的特點, 將多媒體手段融入寫作課堂之中,如要求同學們將記敘文中敘事敘人文字表達方式與拍攝微電影的影像結合,不僅能記錄理想信念的宏大敘事,也可訴說身邊小事小景和道德情懷。既有內容敘述又場景展現,符合 95后、00后的表達方式,學生自編自導。用編劇練寫作,用表演練膽量,拍攝微電影的設備和技術手段不用很專業,手機即可拍攝,通過下載制作軟件即可實現影片剪輯合并。接著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展示學生創作的微視頻,優秀的視頻有利于教學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轉變,以此提升寫作課的生動性和實踐性,增強學生們的自豪感、獲得感。改善了寫作課的教學效果,推動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改革。
2.3 虛擬現實技術
教師也可以根據學校實際辦學條件和學生能力水平引入交互式虛擬視覺藝術的數字媒體,如AR增強現實技術或者VR虛擬現實技術來呈現經典作品的場景。具體而言,AR能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VR是將交互式虛擬視覺藝術與科學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它們在數字媒體下,經典故事、人物、環境再現課堂,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從而獲得體驗,理解文本,帶來更為豐富的藝術情趣,激發寫作靈感。
3 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空間,把寫作智慧課堂將原來的單一化、紙質化、師主化教學方法逐漸趨于多樣化、媒體化、師從化教學方法轉變。智慧型課堂具有新穎的呈現方式、表達方式、語言特點,且使用網絡的、校園的、青年的傳播方法,形成獨具特色的方法體系,不斷增強高校寫作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利用好信息手段組織寫作智慧課堂,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最終達到增強寫作課的具有鮮活性、說服力和感染力的目標。這是寫作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探索,順應時代特征,符合學生需求。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