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妤珊
(遼寧省莊河市光明山鎮中心小學,遼寧 大連 116400)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都有自己的零花錢,學生應該節約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學生節約使用零花錢,就應該從小學一年級做起。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
《學生行為準則》中提出:要勤儉節約。勤儉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影響重大。
現代社會,孩子越來越成為家庭的重心。同時,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錢幣的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那么,孩子對錢幣的態度就決定了未來對于錢幣的態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富裕,手中剩余的錢也是越來越多。現在家長對孩子的獎勵往往采用的金錢或者物質獎勵,所以小學生的腰包也鼓了起來。但是這些錢如何去利用?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往往比較弱,對誘惑的抵制力也非常的小。往往見到自己心儀的小東西,他們采取的就是用零花錢去購買,時間長了,慢慢養成了亂花錢的習慣。
為了深入了解小學生零用錢支配情況,調查隨機選取光明山所有小學低年級105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49人,女生56人)。調查以發放問卷調查為主,輔之以教師、學生訪談。利用課余時間發放問卷、回收問卷,并向學生統一講解,由學生當堂如實填寫。本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100%。其中,錯選、漏選問卷5份,獲得有效問卷為100份,有效率為95%。

表1 低年級小學生的消費觀念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看到喜歡的東西難免會心動,因此,合理的消費觀念是必不可少的。表1調查顯示:在購買物品時,53%的小學生喜歡就買,比較隨性,而不去考慮自己是否真正需要,是否能承擔相關的費用;30%的小學生在需要時才會購買;17%的小學生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才買。這說明小學生使用零用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無目的性,家長必須對小學生的消費觀念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教育。

表2 低年級小學生家長是否過問零用錢的去向
調查顯示,大多數父母關注小學生零用錢的使用情況:26%小學生家長經常過問零用錢的使用狀況;59%的學生家長偶爾過問,從未過問的占15%(詳見表2)。通過訪談得知,小學生每月的零用錢在不到規定時間用完了的情況下,家里會再給的占62.23%;不再給的僅占17.77%。可見,小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與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父母關心孩子零用錢的使用情況,對其消費行為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教育,有利于學生良好消費習慣的養成。
具體細化為三個方面:
(1)具有完全決策權;
(2)具有參與決策權;
(3)具有參考決策權;
具體細化為三個方面:
(1)追逐時尚心理;
(2)追求新奇心理;
(3)從名心理。
1.低年級小學生的消費觀念還是很模糊的,他們在消費時追逐時尚心理、追求新奇心理和從名心理,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導他們適度的消費,培養他們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地消費。這種科學的消費態度是首先要教會他們掌握的。
2.要教育低年級小學生學會克制、抵制誘惑,不能與同學進行攀比等虛榮消費。這樣不僅會避免陷入消費誤區,還會使孩子遠離錯誤的人生選擇。
3.低年級小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使學生認識到節約可以創造財富,明白節約零花錢的道理。“節約零花錢從我做起”班隊會的實踐活動的開展,使低年級學生從小樹立正確金錢觀,養成良好習慣,做一個合格優秀的小學生。
現在農村的生活富裕起來,父母給孩子的零用錢也逐漸多起來。一般低年級學生的零花錢會剩余,應教會學生懂得“儲蓄”,了解儲蓄的好處,學會怎樣儲蓄,可以用儲蓄罐或到銀行開存折、銀行卡,從小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
1.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消費觀念直接影響孩子的消費觀念。父母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對孩子至關重要
2.學生要把零花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家長們可以嘗試:一是家長定期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讓孩子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比如:喜歡的書籍“少年大世界”“小學生報”等,喜歡的學習用具……二是孩子的大額“壓歲錢”,父母可以代為保管,等需要捐款時,鼓勵孩子從這里拿出一部分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從小培養孩子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精神。
3.讓孩子知道父母收入的用途
隨著孩子步入小學,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家庭的開支計劃,讓他們明白父母的收入是整個家庭共同擁有的財產。父母要用收入進行日常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費,要盡贍養長輩的義務,要供孩子上學讀書,必須有一定的積蓄來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等等。通過讓孩子參與家庭的開支計劃,使他們懂得父母掙錢的不容易,積蓄的重要性,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鋪張,不浪費,節約花錢,使學生自覺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