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陽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實驗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
本人從事數學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一直面臨學生基礎薄弱,數學教學困難,但我在困境中不斷探索、反思、改進,看著孩子們學習興趣一步步提升,數學成績一步步提高,很多孩子在中考中能夠脫穎而出,作為教師真正體會到了教書育人的快樂。現將本人數學教學中的幾點感悟“分享”如下:
數學作為一個知識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數學知識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師需要系統傳授知識,讓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并自覺地養成系統化的學習方法。
每一章第一節課我都會勾畫知識框架,提供給學生基本線索,滲透教學思想方法。為孩子后續學習起到引領 、指導的作用。正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所說,讀書的過程要做到“從厚到薄”的過程,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
如果教師不注重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及系統性,導致學生沒有完整的問題認知,遇到新題茫然不知從何下手。
例題1、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拋物線y=ax2+bx+c(a≠0)與x軸交于A、B兩點,與y軸交于點C,則稱△ABC為拋物線的“交軸三角形”.

(1)求拋物線y=x2-1的“交軸三角形”的面積;
(2)寫出拋物線y=ax2+bx+c(a≠0)存在“交軸三角形”的條件;
(3)已知:拋物線y=ax2+bx+4過點M(3,0).
①若此拋物線的“交軸三角形”是以y軸為對稱軸的等腰三角形,求拋物線的表達式;
②若此拋物線的“交軸三角形”是不以y軸為對稱軸的等腰三角形,求“交軸三角形”的面積.
分析: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在這道題中體現得很重要,首先閱讀題意了解交軸三角形的定義,是由二次函數與x軸的兩個交點及y軸的交點所圍成的三角形。
1、第一問學生只要能畫出二次函數的示意圖,求出與x軸的兩個交點(1,0)(-1,0)與y軸的交點(0,-1),求面積就不是問題了。
2、第二問就要結合與x軸有兩個交點△>0,且C≠0,即ABC三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3、第三問的第一小題以y軸為對稱軸的等腰三角形,這時結合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這時b=0,再將點M代入即可得到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4、第三問的第二小題首先明確C點是(0,4)與的一個交點是假設A(3,0),再分情況討論AB=AC或AB=BC結合圖形求出面積。
站在系統化的學習中教學,一章一小結,一書一中結,中考一大結,系統化的復習各項知識組成一張龐大的嚴密的有序的清晰的結構圖,植根于學生的頭腦中,這樣老師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而且教會學生著眼于知識的聯系與規律,讓思想方法總以系統的面貌出現在學生面前。一章一小結,一書一中結,中考一大結,系統化的復習各項知識組成一張龐大的嚴密的有序的清晰的結構圖,植根于學生的頭腦中。
簡約的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師通過對數學教材進行再創造,且符合學生“數學現狀”的學習內容。簡約的組織教學內容的容量和難度適當,有利于學生的認知規律的發展,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例如初中教學中引入了負數表示相反方向的量(-1)+(-1)=-2容易理解:先退一步再退一步,總共退了兩步,這里是用物體運動的模型來解釋代數運算,也是代數運算的數學模型,千萬不要教學死記。
例如:中心對稱圖形的識別,有部分學生總有困難,定義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旋轉180度,如果旋轉后的圖形能夠與原來的圖形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后來告訴學生旋轉180度即倒過來看跟原來是一樣的就是中心對稱圖形,而且我通過動畫演示幾個圖片,通過觀察辨析,學生頓時豁然開朗。
(一)課堂上引導和督促學生參與課堂十分重要,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提問學生時,學生可能會回答“我還沒想好”,如果老師示意他坐下等想好以后再說,那么班上發言參與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少,如果老師說“沒關系,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這時學生不得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制止了學生回避發言的“企圖”。接下來老師在學生發言時認真傾聽,并充分肯定他發言中合理的、有價值的東西,以這樣的方式引導、督促學生參與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久而久之,很多學生也能比較自如的發表他們“不成熟”的觀點,真實的體現思考過程,收效會事半功倍。
(二)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相互探討的能力和習慣,學生之間可以互為資源,互相啟發。小組討論、生生追問、師生追問讓一些原本感到困難的的問題在互相啟發推動中得以解決,一些原本含糊的概念也會通過不斷質疑而得以澄清,學生的再繼續,再創造再發現在別人的評價和自己的認識中越來越清晰。教師只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才會體會“給學生舞臺,學生給你精彩”的喜悅。
(一)數學老師要從初一開始就注重對優生的培養,培優首先重基礎,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堅實寬厚的基礎知識是良好適應能力的根基。進入初三精選《每日一題》,要求優生完成,適當拔高,拓展思維,開闊視眼。老師平時多發現挖掘有希望沖A的學生,多關注他們、鼓勵他們,對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對學習自信心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才會有后面的一匹又一匹的黑馬的出現。
(二)輔差:數學的輔差不單單是集中輔差,更注重的是平時輔差,在初三一輪復習中,就開始實行分層教學。專門結合他們的學情給后進生準備適合他們的基礎題,下課再單獨輔導,家庭作業也是根據他們情況準備了10-20分鐘的基礎題,同時讓后進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幫助,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熱情。
數學核心素養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思維產物,它是高于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脫離具體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它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過程中,通過逐步積累而形成的,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引導,引導學生思考數學,體驗數學,才能使數學核心素養得以有效體現和落實。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獨立發現的道路讓學生自己走走,要把獨立解決問題作為學生腦力勞動的基本形式,教給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獲取新知識,指導學生在知識的“交集點”去尋找“可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