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貴
自2008年秋季至今,漯河市實驗小學持續探索推進以課堂改革、習慣養成、大量閱讀為重點的綜合改革,引領學校邁向高質量內涵發展和高水平特色發展新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語文課題組全面發力、全新探索,在“立足能力生長,引領深度學習”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8年秋季學期,我們依據“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提出了“問題引導,學議練測”的“兩單四步”課堂教學新模式。“兩單”即“問題發現單”和“問題訓練單”,“四步”即“學—議—練—測”。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減輕、兩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其主旨是使學生學會方法、涵育情感、提升能力,達到“人人會學,個個學會,大多學好,部分超學”的課改目標,逐步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和學生自主發展。
一、“兩單四步”課堂教學模式解讀
“兩單四步”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自主性。在教學中,教師的“教”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進行,以學定教。教師的引導、輔導取決于學生的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和探究評價的情況。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師生、生生、生本互動下進行的。
(一)學:問題發現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預習是學生汲取知識的發端,是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基礎環節。“學”,就是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發現單”進行自學的第一步。為此,我們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把“問題發現單”分解成了實用性較強的語文應用“操作單”。無論學習哪篇課文,課前學生都可以按照“操作單”獨立且有效地進行學習。“問題發現單”所涉及的問題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從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到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把握特點,從總覽全文、把握重點到積累語言、拓展延伸,涵蓋了一篇課文所有要學到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科思維習慣就會逐漸形成。
(二)議:問題確認
“議”即同學合作探究,熟讀文本,教師點撥。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各有見解,同時也有疑問,課堂上利用小組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以取長補短。這一環節要求全體學生廣泛參與,完成自主發現問題到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巧妙點撥,適時引導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學生課前自學、課堂共學、教師備課均按照“問題發現單”的步驟進行,便于師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三)練:問題解決
經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環節,學生建構了新的知識體系。“練”這一環節體現了教學的整體再回歸,是前兩個環節整體認識的升華。據此,我們設計了語文閱讀“問題訓練單”,以問題引領的形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查漏補缺,逐步解決問題。從鞏固新知到內容的理解,從表達方法的運用到知識的融會貫通等,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四)測:問題深化
“測”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也是對問題的深化拓展。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對文本的解讀,設計出有梯度的練習題,使問題得到深化。首先是鞏固練習,主要是針對課后習題進行的基礎知識鞏固。其次是課堂檢測,這類題綜合性較強,分別從字、詞、句、段方面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后是拓展練習,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以及寫作方面的訓練。
二、課堂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在學校“轉變方式,主攻課堂”指導思想和“全員行動、骨干帶動、部分快動”的具體要求引領下,緊緊圍繞“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問題發現單”學會學習”一個中心和“教材解讀與練習設計、課堂實戰”兩項重點,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轉觀念
校長參與制定課改教學模式、教學指南、教學流程等,為教師講解“兩單四步”的理論依據、基本框架、操作程序,解答教師在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和存在的困惑。同時,摘選好的課改文章編輯成《校內課改信息》,發給教師學習,引導大家優化教育教學行為。
(二)重示范
校長、教學副校長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編寫出各年級《教材解讀與練習設計》樣稿,印發給教師借鑒學習,變抽象要求為具體的可實際操作的課堂教學結構及方式方法。同時,調整傳統教師備課模式,實施個人主備、合作研課、課后補備的三層備課模式,加大集體備課、共同研究的力度,提倡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多備課、備示范課例。教學副校長還經常利用節假日,修改打磨《教材解讀與練習設計》,最大限度地為實施課堂有效教學提供保障。
(三)穩推進
重點抓好“三課”“五必須”。“三課”即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的組內研討課,重在研討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學科主任或骨干教師為主的示范課,重在引領示范,使全校教師攜手共進;以年輕教師為主的達標課,重在指導,促進他們盡早掌握教學方法。“五必須”即每周教學副校長必須匯報一周的教學情況,總結經驗與教訓;學科主任必須講述本周聽課情況;集體備課時,教務主任必須和教師一起參與說課;教師平時備課、上課必須采用“兩單四步”教學模式;全體教師必須圍繞課改目標和內容,不斷突破難點、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三、課堂教學改革的階段性成果
我們通過“價值主導、愿景誘導、行動指導、管理督導、評價引導”,經過反復實踐、調整和完善,大家思想統一、步調一致,課堂改革日臻成熟、成效明顯。
學校教研質量大幅提升。校園里天天有賽課、周周有評課、月月有總結、期期有表彰,形成“備、上、評、研、培”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機制。
師生的課堂角色發生根本轉變。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課堂已不再是教師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師生聯袂演繹精彩。
課堂情境發生喜人變化。“問題引導,學議練測”的“兩單四步”課堂教學改革成效明顯,“講堂”變為“學堂”,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課堂上學生逐漸找到自我、建立自信,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了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環節,各小組全員參與、分工明確、展示有序……這些都堅定了我們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17021104)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