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輝
學習被動、課堂氣氛不活躍是數學教學中的通病,出現這種情況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與學科內容特點有關,也與學生的個性、年齡特點有關。
新課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和學習習慣培養。怎樣才能做好低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呢?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練好“聽”功
讓學生學會“聽”,這是低年級教學的第一項功夫。小學低年級學生常常不知道傾聽,別人發言完了,他還不知道別人說什么,所以培養孩子學會“聽”是首要任務。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教師就要率先垂范。課堂上,要面帶微笑注視著發言的孩子,眼神里充滿了期待與鼓勵,讓孩子大膽、自信地發言。一年級學生剛入學,還不習慣小學的課堂學習,課堂上往往不知道干什么,加之自制力差,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這時,讓學生學會聽老師說就是關鍵,要讓低年級孩子注意聽,教師的教學語言就要有吸引力,就要“兒童化”,教學形式就要多樣化。可以創設數學故事情境,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一數,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調節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隨著教師的引導保持認真聽的狀態。
二、練好“說”功
“說”是學生的一項重要能力。只有通過說,教師才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只有通過“說”,學生才有機會發展口頭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自己的勇氣和信心。首先,要引導學生敢說。低年級學生個性差異很大,有的膽子大,有的則比較內向。教師要重視這種差異,對膽子大的孩子的提問可以適當延遲一下,讓其做最后發言;對內向的孩子則先讓其發言,并給予適當幫助;對帶頭發言的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對膽子小的孩子,則給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來回答,即使學生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通過這些方法長期培養,相信學生會敢于發言的。
三、練好“算”功
1.認真讀題的習慣。審題是正確做題的前提。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小,理解能力有限,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每次作業時教師要給學生念題,念題時要求學生隨著教師念的題,指著題讀,以免注意力不集中而聽錯要求,逐漸教會學生讀題的方法,養成細心讀題的習慣。2.規范書寫的習慣。學生一入學就嚴格要求學生的書寫習慣、書寫格式,從寫數要清楚,書寫要整齊、美觀,錯誤怎樣更正等細節上嚴格訓練,讓他們一開始就養成好的習慣。3.細心計算的習慣。計算粗心是小學生的共性問題,如何改變,只有從低年級就開始引導學生做作業專心、專注,養成口頭檢查、驗算的習慣,長期堅持下去,自然會有成效。
聽、說、算的核心是“想”,一切都離不開思考。其實,培養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是數學教學最本質的特點,也是對學生基本的要求。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