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悅 張勤
摘 要:青年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先鋒,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對青年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其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從而影響國家的未來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闡明了新時代對青年的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事關我國青年教育培養的重大問題。本研究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入手,探究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思想來源和主要內容,并挖掘其當代價值,這對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教育觀的精神實質、促進新時代青年教育培養工作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教育觀;成長
中圖分類號:D432.6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9-0004-02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群體是最充滿活力和夢想的群體,只有用正確的思想引導青年,才能使他們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也能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在生動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青年教育觀。這對引導青年樹立崇高理想、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青年刻苦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思想淵源
水有源,木有根,理論的形成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探索。習近平青年教育觀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和歷史淵源。
馬克思主義青年教育思想是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根源。馬克思恩格斯首先看到了青年團體的社會力量。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青年在成長過程中不是分散的個體,而是會有意識地與社會階級和政治力量聯系在一起的群體。青年工人是工人階級乃至無產階級的未來,必須高度重視青年工人的教育問題。列寧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他認為年輕人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點決定了青年群體是支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力量。實現國家發展和人類解放,必須依靠青年群體的力量,而青年必須依靠勤學刻苦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中國傳統文化是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歷史源泉。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愛國、敬業、奮斗等一系列值得后世學習的優秀精神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形成其獨特的青年教育觀,表現在運用古籍和經典來闡述思想、寄語青年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提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以此警示青年要加強內心自律,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堅定意志,堅守內心純凈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大時引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來告誡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自己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思想之舵,只有補足了鈣、把穩了舵,人生才不會偏離正確的航線。
二、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工作,他結合中國現實以及新時期青年特點,在多種場合發表了與青年教育有關的重要論述。他指出要以“中國夢”引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強調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青年,強調實踐在青年成長成才路上的重要作用。
(一)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加強對青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在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培育和發展起來的,其中包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國夢的實現需要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現時代的特點融合,基于傳統對文化進行創新性發展是十分必要的[1]。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教育青年,滋養青年的精神世界,提振當代青年的精神力量。
加強對青年群體的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增強他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信是關系到國家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的重大問題。只有當一個國家對自己的文化價值充滿信心時,才會有堅守的定力、奮發向上的勇氣。青年是國家發展的生力軍和突擊隊,只有讓他們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才能讓本國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基于這種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十三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2]。
(二)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也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在當今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刻的理論認識和豐富的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培育中國強大力量的精神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具有強大的道義力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維護民族精神獨立性的重要支撐。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思想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國青年群體的思想很容易陷入混亂之中,青年群體核心價值觀的建立也易陷入危機。核心價值觀的坍塌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十分不利。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青年群體的價值取向會決定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時期又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青年的價值觀塑造需要有正確的思想對其加以引導,所以抓好這個時期的教育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所以教育者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融入學校教育教學之中[3],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重視實踐教育
青年的成長既是一個道德修養提高的過程,也是一個自身能力提高的過程。青年應勇于創業、敢闖敢干,只有經歷了基層的艱苦實踐,青年群體才能找準自己的社會定位和社會價值。同時,青年參加社會實踐,也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廣大青年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大課堂里,掌握真才實學,努力成為才華橫溢、能擔重任的國家人才[4]。
青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有助于增長才干、磨煉意志。個人在青年時期磨煉自己,在挫折中吸取經驗,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獲得升華。實踐還能幫助年輕人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社會是個大課堂,青年不僅應在學校這個第一課堂學習,還應通過社會實踐加入到第二課堂中去,只有這樣,青年才能真正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熟悉國情、認識社會。國家的繁榮、民族的復興、人民的幸福,都要求青年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三、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當代價值
新形勢下關注青年教育對中國發展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習近平青年教育觀應時而出,立足時代特點,順應時代潮流,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為青年實現人生目標指明方向
習近平青年教育觀的思想論述能使青年在社會中找到自我定位,也能激勵青年為實現人生理想而努力奮斗。青年只有和人民一起拼搏、和祖國一起前進,才是人生正確方向。青年成長離不開自身道德素養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青年教育的關鍵是理想信念的教育。新時期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僅關系到青年自身的成長成才,更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道德素養的提高也是青年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青年的道德水準直接影響社會的道德水準。同時,青年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創新創造思維也是青年教育的關鍵內容。創新是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國家發展的形勢所迫、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系。創新的關鍵是要大力培養人才,培養青年的創新思維。只有在正確思想的引領下,青年才可以確立崇高的信念追求,習近平青年教育觀就是青年實現人生目標的指路明燈。
(二)弘揚中國文化,傳播中國聲音
文化是國家之魂、民族之魂。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都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它是民族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孕育著璀璨的文化,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在全球化大趨勢下,理性認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顯得尤為重要。弘揚中華文化,并不意味著因循守舊、裹足不前,而是在面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時,既要積極吸納其他民族優秀文化,又要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文明相互碰撞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而青年是傳統文化主要的繼承者和弘揚者。青年擁有新思想,樂于接受新事物,不僅能向世界傳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因子,更能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三)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強有力的后備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后,提出了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倡議。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就是要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體現國家情懷、民族情懷和人民情懷的統一。因為中國夢的實現意味著中國的實力和國際地位大為提升,意味著中華民族能以更加昂揚向上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著中國人民過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想,它的實現也必須依靠人民的辛勤勞動。青年群體是人民的一部分,所以培養好青年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廣大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與國家的偉大事業聯系起來,要努力學習,培養強大的能力,練就過硬的本領,實現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加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青年觀不僅為青年的成長成才指明了前進方向,更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強有力的后備力量。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而教育是決定青年能否成才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提出了青年教育觀,對青年的成長成才提出了新要求,這為培養教育青年提供了理論指導,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廣大青年要在黨的領導下把人生理想融入到民族事業之中,刻苦學習,勇于創新,努力成為棟梁之材,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