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紅
[摘要]初中物理知識的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中極容易出現因學習興趣不濃,而導致知識掌握不牢固的情況。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物理,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物理教師一直都在不斷研究的問題。本文就初中物理興趣教學,展開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學習興趣;教育觀念;生活化;多元化
現今社會發展迅猛,社會所需求的人才標準也在不斷提升。所以,對于社會發展與進步人才的培養就非常關鍵。作為教師,對新時期人才的培養一定要有深度的思考,力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成為勤思考、善探索、重合作、互幫互助并且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刻苦努力學習,有的學生因為個人學習習慣不好或者是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對所學的學科不感興趣,造成了一些學生不愛學習甚至厭學的現象,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物理知識的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如果沒有濃厚的興趣,很容易出現厭學的狀況。如何讓學生喜歡物理,愛學物理,教師不妨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上做文章。
一、在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根本。物理雖然邏輯性很強,又極為抽象,但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其學科的特殊性,把抽象的物理知識和現象用直觀的實驗儀器設備展示出來,在課堂伊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電學知識時,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于燈泡發光已經非常熟悉了,但當我把燈泡發光這個小實驗拿到課堂上,用來導入新課時,學生看見演示過程后還是無比興奮。這種將抽象的電化為具體實驗的方式,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習起來也輕松愉悅,而且記憶深刻。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把物理知識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如在上“平面鏡”這節課時,我嘗試用與平面鏡知識有關的小視頻導入新課:一只胖胖的加菲貓在鏡子面前走來走去,非常有趣。由于視頻內容比較貼近初中學生的心理年齡,與平面鏡的知識又極為貼切,視頻播放過后,學生學習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又如講授“摩擦力”這節課時,為了更好地引入課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我以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手機為例,指明用手指滑動手機屏幕,就會產生摩擦力。然后以課本或者桌面為實驗對象,讓學生用食指在課本或者桌面滑動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摩擦力,拉近與物理之間的距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趣的課堂導入是一塊敲門磚,打開了物理世界的大門,幫助學生輕松、愉悅地邁入物理世界。
二、聯系生活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特別是對于初中階段的物理來說,基礎性更強。如果僅是站在科學的角度去理解,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很困難的。只有緊密聯系生活實例,把抽象的物理知識變成學生身邊常見的物理現象展現出來,學生學起來才更容易。例如,講“大氣壓強”這節知識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首先課前布置觀察作業,鼓勵學生主動去觀察生活中哪些現象和大氣壓有關;然后課上分小組討論,對課前布置的作業進行整理歸納,列舉應用大氣壓強的實例——吸盤、打吊針的點滴瓶;最后學生討論、歸納、總結自己的發現:
1.吸盤:材質用比較軟的塑料,使用時需把吸盤內的空氣排凈;在吸盤上涂一些水能使吸盤粘的更牢固,防止吸盤漏氣。
2.點滴瓶:打點滴的時候點滴瓶要掛在高處,點滴瓶瓶口插有兩根管子,點滴瓶中的藥液是勻速滴下來的。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將自己的發現整理出一個最佳答案,最后教師點評,并對大氣壓強的知識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參與其中,而且以身邊熟悉的事物為例,積極性比較高,能夠非常透徹地理解知識含義,記憶得比較深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感知身邊物理,還能降低學習難度。如在講授“物體浮沉條件及應用”中,為了讓學生感知物體上浮下沉的過程,教師可以選用生活中學生熟悉的雪碧飲料和葡萄干作為實驗器材,將雪碧倒入透明容器中,再將葡萄干撒入到雪碧中,學生能夠明顯看到葡萄干上下翻滾運動的真實現象,讓學生從實驗現象中著手分析物體浮沉的條件。由于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搖身一變產生不一樣的變化,自然會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學習興趣也會瞬間提升上來。
三、利用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物理這門學科來說,課堂上的四十分鐘非常重要。如果教師沿襲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千篇一律,反復重復,不僅學生不愿意學,甚至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自己也感覺無趣。因此,要讓物理課堂的形式多樣化起來,根據教學目的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課型,將實驗課、概念課活起來,學生才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需要教師用心去構思和設計。初中生對于很多事物還是單純地體現在視覺的沖擊和思維的跳躍上,可能有的事物夠刺激,他的興趣就來了。教師要抓住他們的這種特點,在教學的形式上有所創新。如“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規律”是一個學生分組實驗。如果只是單純地將學生分組,自己做自己的實驗,不交流、不討論,那么這堂課下來肯定是非常枯燥的。如何才能讓學生的興趣提起來呢?大的流程是不用改變的,只需要在小的細節上揣摩就可以。首先,還是學生分組實驗,以小組的形式對實驗進行合理設計,并說出自己的設計思路,既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也增強了競爭意識。小組實驗的過程中,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要求實驗過程不但要快而且實驗結果要準確,然后再對實驗數據整理、歸納、總結出正確結論。最后,小組成員要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不足進行探討,對實驗進行完善。
教師在教學形式的選擇上,必須要牢牢把握住學生的心理。學生只有在他們喜歡的氛圍中才愿意去學習,也才愿意融入其中,才會把課堂當作自己的課堂,才能真正喜歡上物理這門學科。如學習“飛機升力”這節課時,學生熱情非常高漲,他們用廢舊紙張、膠帶、棉線、剪刀裁剪分組制作飛機機翼模型,將細線固定在機翼的前端,把細線拉平繃緊,用嘴對著機翼前端水平方向吹氣,然后觀察現象。從整堂課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四、通過演示實驗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提到物理,許多初中生都會想到一個字“難”,歸根結底,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淡薄,沒能充分融入到物理這門學科中所致。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物理知識大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但現在很多學生由于學業負擔過重,根本沒有時間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真實的生活,導致生活經驗過少,無形中增加了物理學習的難度。演示實驗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占有較大一部分,教師要充分發揮演示實驗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演示實驗,把物理教學中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和規律形象而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例如,在講授“電壓”這節課時,以往的教學中,本節教學都是讓學生觀看電表讀數的課件圖片,學習效果欠佳。為了能讓學生熟練地掌握電壓表的讀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自制了一個較大的電壓表表盤演示板,我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任意改換指針的位置,讓學生快速搶答出指針所指示的示數,然后改換電壓表的量程,繼續讀數。這種直觀的演示性實驗,既克服了原有實驗教具表頭小,后排同學無法看清楚的弊端,又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正確地讀取示數,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漲。又如在講“機械能及其轉化”一課時,對于滾擺在運動過程中能量轉化的過程,如果單純地分析滾擺上下運動過程中重力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學生勢必理解得不透徹,為此,我采用了演示實驗的方法,將運動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首先將滾擺的側面展示給學生,然后轉動滾擺,將細線纏繞在擺軸上,讓滾擺自上而下運動;滾擺的側面涂有彩色條紋,滾擺轉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彩色條紋的變化,從而判斷出速度的大小變化情況,進而理解滾擺在轉動過程中能量的相互轉化。
總之,無論是好的課堂教學導入,還是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無論是聯系生活實例,還是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重要作用,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形勢下,我們更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喜歡物理,愛上物理,最終形成較高的物理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4,(01).
[2]蘇玉鳳.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1).
[3]苑月慈.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6,(12).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