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娟
文章以“立德樹人”為目的,結合氣象專業教學,探索了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融入思政元素,從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行為習慣的養成,專業情懷樹立,到文化素養的提升,全面開啟育人新理念,讓課堂成為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以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法制意識及社會責任。
長期以來,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學者一個最重要的理念是如何將專業知識全面、系統的傳授給學生,是學生能夠掌握專業領域的一技之長,順利開啟職業生涯。而將思政教育劃歸為思政課程的教育范疇。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首先提出于“課程思政”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傳統專業教學的一個巨大轉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更是對專業老師提出的巨大考驗。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大學階段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一個關鍵階段,也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階段。從這一階段開始,學生們離開父母的呵護,開始獨立生活,由于沒有了父母的嚴格管教,輔導員和老師也不可能24小時陪同,缺乏自制力的學生開始出現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作息習慣。例如:熬夜打游戲、起床困難、不按時吃飯、上課遲到,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學習效果較差,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因此在課堂上適當引導學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同時,在課堂上通過一些小事,引導學生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提倡學生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愛護教室公共衛生垃圾隨手放入固定場所,在圖書館、食堂、機房等場所自覺遵守秩序等。當然在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中,教師不僅僅是說教,更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給學生做出表率。孔子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影響學生,。例如:要求學生上課不許遲到,做老師的首先要守時,每天提前到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要求學生上課不能玩手機,不能打電話,那么,做老師的首先要在課堂上將自己的電話調為靜音,避免電話響起,影響學生聽課;要求學生不許將早餐帶入課堂,我們也不能將自己的早餐及零食帶進教室。下課后提醒學生帶走自己的垃圾,學習用品。用自己規范的言行時時刻刻影響學生,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懷和職業道德
將一些有重大歷史意義和重大災害的氣象事件與學生分享,培養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75.8河南省特大暴雨造成板橋水庫的潰壩事件、63.8河北省特大暴雨、2010年8月甘肅舟曲的暴雨造成的特大泥石流事件、2015年6月1日“東方之星”在湖北監利水域遭遇龍卷的特大沉船事件。通過這些重大的氣象事件,告訴學生,學習專業課不僅僅是為了一個職業,更是社會和人類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對專業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日常教學中及時與學生分享最新氣象資訊,建立日常預報的習慣,為學生樹立職業的榮譽感。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這一代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是在兩代人的手心中捧出來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但是集體觀念淡薄,缺乏合作意識。走進校園,就意味著開始過集體生活,將來走向社會,也會面臨與其他人的合作。因此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他們與他人的合作,樹立團隊意識。通過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學習,通過合作增進感情,加強交流,通過合作培養與他人相處的方式。例如:課程設計中,設立若干小組共同完成的項目任務,并對合作較好的團隊進行獎勵,增強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與溝通,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有重大的意義。
四、注重傳統文化對學生精神的熏陶
在課堂的適當環節,通過對古典文學及古典詩詞的應用,在氣象的專業課堂,將氣象現象和文學作品結合,既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專業課程的理解。例如:在講到鋒面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鋒面天氣的理解,引用古人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來描寫華南準靜止鋒的附近的天氣。講到降水時,由于南方的雨與北方的雨不同,可以給學生引入古人的詩句,來形象的表示它們之間的差異。例如:江淮的梅雨表現為“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連陰雨一下就是很多天。而北方的降雨則來得快,去的快,表現為“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春天的雨下的輕柔無聲,例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夏天的雨下的急促,猛烈。例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秋天卻是陰冷纏綿的,例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漲秋池”。
除了古詩詞的應用,也可以在課前或者課間學生注意力渙散的時候,讀幾句經典名篇,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例如:《大學》《論語》《古文觀止》中的傳統名句名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等等。
總之。通過結合課程教學創新方式方法,要讓課堂成為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教學方法必須切實遵循教書育人的規律,注重提升課堂話語傳播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通過參與和思考,實現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認同,以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法制意識及社會責任。
(作者單位:730000甘肅省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