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高齡老人的數量也日益增加。高齡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成為城市社區為老服務的重要內容。隨著家庭模式的逐漸縮小,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無法滿足高齡老人養老的需求。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提出和實施,有效地彌補了家庭養老的不足,成為目前解決城市高齡老人養老需求的有效模式。本論文通過對LD社區高齡老人養老服務需求的調研,總結出城市社區高齡老人養老服務需求的現狀,并提出完善的對策,以期滿足高齡老人養老服務需求,讓老人真正擁有幸福晚年。
【關鍵詞】城市社區;高齡老人;現狀;問題
一、研究背景
目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極為嚴峻的社會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壽命的增長,高齡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重較大。受早期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加上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適齡生育群體的生育率并不高,導致目前的出生率也不太理想。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21日公布,2018年全年出生率為10.94%,比2017年下降了2.51%。同時,現有的勞動力人口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從2017年77640萬人降低到2018年的77586萬人。出現的勞動人口缺失、出生率降低和老齡化等問題,成為社會急需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高齡老人養老服務問題。高齡老人是老年特征最突出的人口,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都需要家庭和社會向他們提供經濟幫助、醫療服務和生活照顧。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杜鵬教授提出,高齡老人的病殘率較其他老人更高,需要的關心照顧程度比其他老人更多,高齡老人是老年人中最為脆弱的群體,是養老問題的重難點。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會新增長100萬高齡老年人口,這種大幅度增長的態勢將持續到2025年。高齡老人養老服務問題的解決已經迫在眉睫,需要城市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共同探索解決的途徑。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老人養老需求。而社區養老模式的提出和構建,則將家庭與社區的養老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加有效地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務,真正解決社區高齡老人的養老問題。
二、城市社區高齡老人養老服務需求的現狀分析
通過LD社區的高齡老人養老服務需求情況的調查,了解到目前LD社區雖然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但在日常照護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醫療照護需求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結合調研結果本論文就需求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一)日常照料需求
通過對LD社區高齡老人的在走訪調研,了解到高齡老人養老普遍存在日常照料和日常陪伴相對較少的問題。日常照料需求也成為了城市社區高齡老人養老服務的基本需求,也引起社區工作者的關注。首先,日常照護較少。由于高齡老人的年齡過高,身體機能日益退化,很難獨立生活,身體狀況好的老人還能實現自理或半自理,有的老人身體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則需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看護和照料。在生活中,他們會遇到很多不便利的地方,往往需要親人或者看護在身邊照料起居。其次,日常陪伴較少。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子女不僅有養老的壓力,也有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往往無法抽出較多的時間陪伴老人。經濟條件好的子女會選擇雇請家政人員來照顧和陪伴老人,但由于家政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等方面良莠不齊,使得高齡老人的日常照護需求也不能得到完全滿足。以上情況就是LD社區高齡老人在日常照料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城市社區高齡老人養老存在普遍問題。
(二)精神慰藉需求
為破解傳統居家養老服務難題,探索建立符合地區實際、可復制推廣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目前,LD社區在政府的支持下,提供的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涉及就餐等7大類46項,固定服務老人數量達515人。LD社區黨支部書記介紹,社區所轄范圍多是老舊散小區,以退休職工居多,而子女成家后絕大部分都不在老人身邊,沒有與老人一起生活。對于老齡老人來說,沒有家庭或親人的陪伴,親情的缺失使得晚年的孤獨感和寂寞感就尤為凸顯。對女子來說,他們更關注老人身體上的健康和安全,容易忽略對老人的情感關懷。同時,由于受年齡和身體情況的限制,高齡老人很少外出,很少和同齡人相聚談心聊天。有時他們也不愿意和比他們小或者照料他們的人聊天。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高齡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很難得到滿足,時間長了容易引發老人的精神抑郁。
(三)醫療照料需求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逐漸降低,絕大多數的高齡老人存在隱性或者顯性的身體疾病,對于醫療的需求相對較大,對醫療水平的要求也較高。目前,城市中大部分的社區都會組織老人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但是檢查周期相對較長。而且由于是常規檢查,醫療檢查的內容不全面,不能對老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由于社區的醫療設施和醫務工作者不多,因而也不能對老人身體出現的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能提供一些常見病的治療,很難滿足老年人治療疾病的專業需求。同時,大部分社區并未建立起高齡老人的看護服務體系,專業看護人員欠缺、服務資金不足、服務設施落后等問題嚴重影響著社區醫療服務的開展。
就目前的社區經濟狀況而言,社區開展的養老服務內容更多的集中在老人的文體活動方面,極少開展老人的心理健康活動和精神慰藉活動,更難開展有針對性的醫療照護服務活動。
三、完善城市社區高齡老人養老服務的對策
(一)建立高素質的為老服務團隊
社區為老服務團隊的素質是影響為老服務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選拔養老服務的專業人才。社區服務人員要充分了解高齡老人的身心特點,熟悉社區為老服務的內容。因而,選拔人員時要注意專業技能和行業特點。其次,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針對高齡老人養老服務特點,對現有工作人員開展專業化的培訓活動,提升為老服務的基本技能。培訓內容可以包括高齡養老服務要求、常見的老人病癥、老年人急救措施等。還可以有計劃的送到相關學校和機構進修。最后,定期開展專業考核。對于社區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定期要進行針對性的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專業技能考核、職業道德考核、養老服務常識考核等,以保證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豐富社區養老服務的志愿活動
為了更好的豐富社區高齡老人的業余生活,社區為老服務人員可以聯合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區活動。首先,開展文體活動。社區可以根據高齡老人的特點和愛好,組織開展寫字、畫畫、讀書、下棋等活動,讓高齡老人充分的發揮余熱,讓他們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其次,開展陪伴活動。社區高齡老人由于受年齡和身體限制,能參與的活動內容不多,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是日常的陪伴和精神的慰藉。社區工作人員畢竟數量有限,可以與轄區范圍內的高校聯合,組織大學生開展“陪伴老人、關愛老人”的志愿服務活動。不僅為高齡老人提供了陪伴,帶來了社會新消息和生活新氣息,同時也鍛煉了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技能。
(三)提升專業醫療水平的發展
為了更好的提升社區為老服務醫療水平,為高齡老人提供高質量的醫療照護。社區可以通過互助互幫的形式,與轄區范圍內的正規醫院相關科室建立合作關系,形成社區醫養服務的優勢。首先,完善社區高齡老人醫療服務的內容,組織專業的醫療隊伍定期定點為高齡老人開展常規性醫療服務和基礎性檢查,讓老人隨時都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到高齡老人不出社區就能體檢,為老人的常規檢查提供便利。其次,開展有針對性的醫療服務。社區可以組織轄區范圍內的專業醫護人員,對轄區范圍內有護理需求的高齡老人開展針對性服務。進而讓醫療服務內容更加貼近老人的需求,降低老人看病的成本。再次,在社區里設立專門的老年人醫療中心,能獨立應對老人的常見病癥的治療。同時,推進醫療衛生和社區養老服務的結合,給老人們一個靠得住的社區醫院,讓老人真的實現“老有所依”。
(四)調動社會資源
資金是影響社區養老服務開展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社會資金投入機制。加大政府財政的養老服務投入,讓社區養老服務有更多穩定的資金保證。還可以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源參與社會養老服務工作。通過政府的介入和支持,建立一個多元、民主、有效的資金投入機制。其次,促進政府養老轉向基金的落實。政府投入的社區養老專項資金,相關職能部門要統籌管理、專款專用,制定有效的管理使用辦法,定期公示資金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真正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資金用于發展居家養老事業的各項建設。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社會福祉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參考文獻:
[1]鄭建娟.我國社區養老的現狀和發展思路[J].商業研究.2015,(12).
[2]許愛花.中國城市社區老年人養老模式之反思[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5,(3).
[3]曲洪波,胡靜.大數據戰略視角下的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