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軍 王含勻科

摘 要:新時代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必須適應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要以“中國夢”為核心和靈魂來牽引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內容設計上,以 “中國夢”為主題,根據本科生思政課四門課程開設的順序,以項目為載體、進行明晰中國夢、追逐中國夢、深化中國夢、升華中國夢的總體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關鍵詞: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5”方案實施至今,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兩個瓶頸沒有突破:一是如何改變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碎片化”,建構完整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二是如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線上線下的結合。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新要求為思政課實踐教學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機遇。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2018年4月)中指出:“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加強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探索,對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瓶頸問題,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有著重要意義。
一、思政課實踐教學 “課程化”建設的理念及原則要求
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的內涵與實質就是把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來建設,最終達到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掌握實現從“知”到“行”的轉化。 新時代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必須適應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要以“中國夢”為核心和靈魂來牽引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
思政課實踐教學 “課程化”建設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中國夢”為主題的課程內容設計整體化理念、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延伸和驗證的理念、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理念、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理念。思政課實踐教學 “課程化”建設的原則要求主要有:內容上化零為整、教學上統一安排、程序上分步操作、考核上分項進行、組織上專門管理。
二、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 “課程化”內容設計
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內容設計上,以 “中國夢”為主題,根據本科生思政課四門課程開設的順序,以項目為載體、進行明晰中國夢、追逐中國夢、深化中國夢、升華中國夢的總體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明晰中國夢 :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要求相適應,圍繞明晰中國夢主要設計兩個實踐教學內容:1)尋根之旅 ?,通過調查學生自家家譜的方式來使學生明晰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2)精神傳承,通過對中國精神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精神與中國夢之間的內在關聯。
追逐中國夢: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要求相適應,圍繞追逐中國夢主要設計兩個實踐教學內容:1) 情景再現 ,通過小組表演情景劇的方式來使學生體驗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2)長征長征,通過對長征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在追逐中國夢的過程中中國人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深化中國夢: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要求相適應,圍繞深化中國夢主要設計兩個實踐教學內容:1)經典追尋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馬恩經典著作的方式來使學生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夢的關系;2)百年流變,通過對社會主義百年發展歷程的了解,使學生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宏偉視野中深化對中國夢的理解。
升華中國夢: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要求相適應,圍繞升華中國夢主要設計兩個實踐教學內容:1)圖繪新時代 ,通過借助繪圖的方式來使學生明晰個人夢與新時代、中國夢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及對新時代的美好訴求;2)會議中國,通過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會議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在中國夢的推進過程中國中國發生的巨變。
在新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在“課程化”建設上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作模式。
思政課實踐教學 “課程化”線下運作內容:課程內容中的尋根之旅、情景再現、經典追尋、圖繪新時代四個實踐教學項目采取線下運行方式來完成,其中尋根之旅采用調查訪談方式、情景再現采取體驗方式、經典追尋采取閱讀匯報方式、圖繪新時代采取感悟展示方式等來具體操作。
思政課實踐教學 “課程化”線上運作內容:課程內容中的精神傳承、長征長征、百年流變、會議中國開發虛擬仿真軟件,采用線上方式來具體造作和運行。
開發思政課實踐教學APP:開發精神傳承、長征長征、百年流變、會議中國等實踐教學內容的APP,通過手機安裝的方式,使學生可以隨時開展實踐學習。并同時開發與四個線上實踐教學內容有關的網絡小游戲。
項目來源:本文為2019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ZD19032)階段性成果;吉林省高教科研重點課題《圖像化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創新研究》(JGJX2019C39)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徐永軍(1974—),男,長春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吉林省中醫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王含勻科,女,長春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