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耐民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主觀上覺得學習有趣時,會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其中,進行高效的思考,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如何提升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提升
小學一年級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構建高效而富有吸引力的數學課堂,將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學生剛步入小學,年齡小,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只有有意思的東西才能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那么,針對小學一年級數學課,該如何提升其趣味性呢?
一、利用游戲教學,實現寓教于樂
做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而游戲與教學二者并不沖突。在一年級課程中融入游戲環節,將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完成學習任務,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這門學科不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說,游戲教學一舉多得。為了實現它價值的最大化,需要我們注意:首先,優化游戲設計,選擇那些真正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的游戲來做,不要為了游戲而游戲,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而要讓學生在玩樂中學到知識。其次,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把握游戲進行的大方向。畢竟學生太小,做游戲會十分投入,如果不加控制會影響到課堂紀律,違背我們的初衷。最后,要擴大游戲的參與度,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例如,在講授《1-5的認識》這節課時,結束新授課后,為了及時將知識落到實處,趁熱打鐵,我帶領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小游戲:大屏幕上隨機出現五個數字中的任意一個,它們形狀各異,由最初的阿拉伯數字到藝術字、大雁隊形、人群組成的數字圖案等。出現數字后,學生無需舉手就可以直接從座位上站起來搶答,也就是“快問快答”。別看小學生的年紀小,但好勝心卻十分強,都想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現自己,因此都爭先恐后,也樂在其中。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既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溫習,又感受到了學數學的快樂。
二、巧用教學語言,力求生動形象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為人師,我們要做的是將知識轉換成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傳遞給他們,面對不同階段的教學對象,我們在備課時也要更加有針對性。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則是處理得越簡單越好,只要能夠讓學生聽懂,并內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課堂教學就可以說是高效的。這就要求我們做到:第一,深入了解學情,明確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時的認知水平能夠達到什么程度,并學會理解他們,將對他們的期望值降低,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第二,授課時要“放得開”。無論是否喜歡孩子,無論本人是哪種性格,在課堂上只有放得開才會與學生進行更好的溝通。比如運用夸張的肢體語言或聲音來進行情境創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第三,使用幽默詼諧的教師語言,調節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有趣的語言能夠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知識。當課堂上出現一些小插曲時,及時運用幽默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化干戈為玉帛。
例如,在講授《寫數》這節課時,為了規范學生書寫,我帶著他們進行“書空練習”,即用手指在空中寫出數字,我與他們一起進行。在寫數字時,我會走下講臺來到學生們中間不斷走動,有時會站在活潑好動的孩子身邊,還有時會趁某個孩子不注意突然抓住他正在寫數的小手,和他們開個小玩笑,一方面這樣能夠有效地拉近師生距離,另一方面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三、善用課件導入,做到豐富有趣
“萬事開頭難”,精彩的導入是構成一堂好課的關鍵。相對于老師單調的講授而言,學生顯然會更加喜歡新奇的多媒體導入。大屏幕上的卡通人物、動畫演示、課前互動等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所進行的娛樂活動上迅速轉移到課堂中,為整節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這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精心備課,包括備課件,熟悉每一頁PPT上都有哪些內容,才能不被它束縛,實現為我所用。其次,不斷提高對多媒體的使用技術。積極參加大小培訓,業余時間通過遠程學習為自己充電,與同事切磋交流,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最后,正確看待運用多媒體的利與弊,并結合教學需要做到揚長避短,避免課件制作得過于花哨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例如,期末復習時為了給學生加油鼓勁兒,我借鑒了網絡上“拆紅包”的形式獎勵有進步的學生,紅包里包含“娃哈哈一瓶”“卷子一套”“免寫一天作業”等獎勵。學生試探著刮開大屏幕上的紅包,期待又欣喜。這樣一個小環節為枯燥乏味的復習周增添了些許歡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快樂,在我們的帶領下學生能夠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繼續探索數學世界的無窮奧秘!
參考文獻:
[1] 張媛媛,如何提升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學周刊,2017(33).
[2] 雷鋼,淺談提升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的有效方法[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