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斌
摘要:高中歷史知識的復習鞏固是歷史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根據心理學家提出遺忘規律一遺忘曲線,證明遺忘過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讓學生鞏固掌握所學過的歷史知識,就必須經常地、反復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傳統的歷史復習課往往是老師大講、特講,面面俱到,生怕遺漏某個知識點,結果老師在講臺上講得汗流浹背,而學生在臺下聽得昏昏欲睡。這種復習方式,老師的確是盡職盡責了,那昏昏欲睡的學生,復習效果怎么樣就不言而喻了。
關鍵詞:高中歷史;復習課;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歷史復習課的有效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嘗試“知識習題化”
在歷史復習課上,如果老師一遍又一遍地簡單重復講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這樣就會影響復習效果。好的復習方法應該是教師認真研讀《教學要求》,結合歷史《考試大綱》,以教科書的史料為素材,把每個單元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難點和考點編成一道道練習題,化無形的知識為有形的習題,在課堂上進行訓練。例如,我在帶學生復習“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點”時,出示下列相關的材料和習題:
史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會,侍中,尚書合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新唐書:百官志一》
思考1史料反映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點?
由材料得出:唐代三省長官皆為宰相,實質是分散宰相權力。史料二唐三省六部制工作流程圖
唐朝的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史、戶、禮、兵、刑、工)各司其職,流程如下:中書省負責擬草案,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領導六部執行。
思考2史料二反映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點?
由材料得出:(1)相權一分為三,集權于皇帝;(2)職責分工明確;(3)程序、體系嚴謹。
史料三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最高議事機關稱“正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詔書名義頒布者,事先由政事堂開會決議,送進皇宮畫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印中書門下之章發下。
——錢穆《國史新論》
思考3史料三反映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點?
根據材料得出:三省共同議政,集思廣益,提高行政效率。史料四中國帝制時代的政治體制兩千多年間似無實質性的重大變化,但在國家權力的動作方式上,卻因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呈現不同的運作機制。....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后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
——劉后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下的三省機構與職權》思考4史料四反映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點?
根據材料得出:三省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皇權專制。
通過讓學生閱讀材料完成練習,然后再把所有答案綜合在一起,最后歸納總結得出三省六部制的特點:(1)相權三分:中書省制定法令,門下省審核法令,尚書省執行法令,這樣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2)職權分明:三省職權按行政程序劃分,一切政令從起草(中書省)、審核《門下省》至執行《尚書省》,都經由三省處理。(3)節制君權:皇帝所頒政令,未經政事沓通過,不能施行,以相權節制君權,可彌補君主才干不足的弊端。
二、讓學生“三動”結合
所謂三動即動腦、動口、動手。“三動”結合就是在復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勤于思考,想想怎么把這個知識點給記住,能否舉一反三;動腦后要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或同學分享,即動口;動.手就是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記筆記,學會選擇性地記筆記。一節好的復習課,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內容,而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成為歷史復習課有效性的必要手段,“三動”結合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有效途徑。
三、采用歷史圖示法
高中歷史復習中的圖示法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用簡單的符號、表格,關鍵的詞語、數字等,把歷史教材中需要記住的歷史知識,概括為簡短的綱目和要點,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轉化為生動的直觀圖示,把枯燥的語言傳輸變為強烈的視覺刺激,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接、更可感、更易記和更有啟發性,在歷史復習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難解的問題,單憑老師的口頭講解,往往不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而借助圖表來說明,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帶領學生復習中國古代政治模塊時,我們用的復習本里用文字敘述總結。我帶領學生復習后,總結如下: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漢(漢承秦制、中朝),唐(三省六部制),宋(參知政事、三司使、樞密使),元(中書省),明(殿閣大學士、內閣),清(軍機處)。
要求學生課后自己默寫完成。這樣,使學生加深了記憶。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圖示法,比如,前面我們在復習唐朝三省六部制時,所采用的是歷史關系圖示。有時復習的內容得注重知識的橫縱貫通,對比古今中外等,這時我們還可以用比效圖表法等。通過這些圖示法的作用,能把高中歷史復習課中錯綜復雜的關系變得簡單化、條理化。同時還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的規律性、連貫性。在系統鞏固平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歷史發展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最終完成高中歷史復習的教學任務。
總之,要使我們高中歷史復習課變得更有效,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只有通過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所復習的相關內容,進行不斷探索、創新,才會達到歷史復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維忠框架結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15):82.
[2]王庭婷.高中生歷史理解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8.
[3]陶鴻.高中歷史課堂練習有效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