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女兒六歲我給她讀了六年的睡前繪本故事,現在她每天晚上自己也會主動讀書,這讓我想起一句老話“習慣成自然”,是說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復去做的一種行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對女兒這種閱讀習慣的養成深感欣慰。同時也引起了我對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的思考。小學階段是兒童走出家庭,接觸社會,了解生活,學習知識的新階段,兒童心理發育處于習慣培養的初期和中期階段,兒童的個性可塑性較強。這個時期注重對兒童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能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發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它是培養學生良好常規行為習慣最關鍵的時期。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培養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常規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行為習慣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小學低年級課業負擔不重,是培養兒童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兒童的身心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可塑性大,易接受外界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訓練的同時要始終貫穿著道德教育,要使學生的思想深處發生變化,以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促進人的健康發展。加強這一階段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學生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的有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
(一)要求合理
不同時期重點不一樣;一個段時間內只能培養一、兩個習慣。比如,我在剛接手新一年的孩子時,剛入學第一個月要培養孩子“學習用品準備齊全”的習慣,等到第二個月了,在鞏固這個習慣的基礎上對小學生提出“遵守紀律,認真聽講”的課堂行為習慣。在培養習慣時,在一個習慣基本形成的基礎上在提出新的習慣要求。我在總結習慣形成的時間上發現,培養習慣關鍵是第一個月。如果能第一個月堅持下來,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能一學期培養好三個,那么一年下來就是六個,這個成就就不小了。
(二)榜樣的示范引領
兒童的行為是從模仿開始的,家長、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兒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我舉一個例子:本學期,我們學校進行了閱讀習慣培養28天親子閱讀活動。班級共有32名學生,活動于9月中旬開始,在剛開始的初期有很多學生堅持每天閱讀能發送圖片留做資料保存。現在活動結束時,學校和班級都對堅持閱讀的孩子給予了獎勵和表揚,班級里召開主題班會推舉他們為我們的“閱讀小明星”?,F在活動結束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但是還有學生在堅持閱讀,這就充分說明榜樣示范的重要性,家長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身體力行的做出表率,孩子當然會以此為榜樣,堅持閱讀。一年級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不強,很多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提醒。另外同齡伙伴的榜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也要注意讓孩子向同齡人中優秀典型的伙伴學習。
(三)行為訓練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期的、嚴格的、持之以恒的規范訓練才能形成。我采用以下方法。
1.“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老師是學生模仿最多的對象,所以要求學生遵守的規范,教師首先要做好。如,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肅立的時候,我也會和學生一起肅立、唱國歌,絕不會隨意走動或和其他老師說話。在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自然也會遵守規范。
2.培養助手,加強監督。小學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我在向學生講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同時,還制定了班級公約,推選出一些有能力的學生擔任監督員,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隨時隨地督促其他同學的行為。
3.樹立典型,激起共鳴。學生還有愛受表揚,積極向上心理,希望自己能成為先進典型。根據這一特點,在進行規范訓練時,我設立了“班級評比欄”,學生在學校表現好了,老師會在評比欄中獎勵給這個孩子一個小紅花,這樣就會激發這個小朋友繼續表現出好的行為。評比欄的小紅花積滿會成為“班級之星”(閱讀星、書寫星、禮貌星、紀律星等)。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經常宣傳學生中的好人好事,以激起學生心靈的共鳴。這樣班級里的違規犯紀現象也逐漸減少,學生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習慣。
(四)家校配合
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實效。在培養兒童良好習慣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學校教育的作用,學校要負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細致的、艱巨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看到成效,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只要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師德為先,兼顧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必將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天養成好習慣,明天成就大未來!
參考文獻:
[1]盧建華.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133.
[2]徐世秀,李宏莉.摭談小學低年級段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08):35.
[3]徐曉英.農村小學低年級段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探索[J].學周刊,2019(0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