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校企合作能培養高職生微信公眾號軟文寫作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將自媒體應用和課堂內容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自媒體平臺的優勢,開拓教學應用功能。
Abstract: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 can cultivate the writing ability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 soft wri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tudents' ability can be given full play. By combining self-media application and classroom content,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can be fully tapped. In this way, the advantages of the self-media platform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 functions can be fully developed.
一、引言
微信目前已經成為國內網民閱讀學習、娛樂、交往的主要渠道,眾多企業和個人借助微信公眾號開展品牌塑造、產品推廣銷售等活動。
目前對微信公眾號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研究微信公眾號本身,宋維翔1認為微信公眾號發現微信公眾號的信息質量是決定用戶互動行為的主要因素,且信息質量指標中權威性、原創性、豐富性、適量性、時效性、適用性、趣味性、經濟性對用戶互動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黃楚新 王 丹2從微信公眾號的未來發展趨勢做了預測, 認為未來微信公眾號的發展更側重于原創性內容的生產與推送. 鄧秀軍 申 莉3認為內容相對輕松的“淺”閱讀推文內容更能吸引用戶進行閱讀行為。
也有學者對專業類的微信公眾號進行了研究,如張艷萍4通過量化分析科技期刊在微信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賈曉晶5比較了《中國青年報》和其微信公眾號在編排方面的差異。或者側重于從讀者的角度來研究, 相甍甍6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在微信公眾號傳播效果不如人意的原因。紀慧生7認為微信公眾號的語義、傳播時間段等內容都會影響信息的傳播。
將微信公眾號用于教學的研究也見諸于知網,如趙艷8將各個專業的物流公眾號的信息用于教學, 何向陽9將微信公眾號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上進行了實證研究, 謝印芬10利用微信公眾號輔助其教學.
但這些研究也是側重于用微信公眾號作為教學載體,向學生傳播知識及分享信息,利用學生碎片化的學習時間來學習。 而目前對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大多數是由原來的紙媒人轉行并運營的, 其由于有專業的優勢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上凸顯了優勢。目前的研究中鮮有將微信公眾號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公眾號運營能力。
二、理論基礎:
班杜拉提出了“模仿學習”相關理論,認為學習主要有實驗性學習和替代性學習兩種方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通過實踐來學習,也可以通過模仿別人的經驗或做法來學習。模仿學習主要有注意、保持、生成和動機四個學習過程。注意過程是指學習者對被觀察對象有選擇地觀察。保 持是指將觀察到的信息用形象編碼和語義編碼的形式貯存在長時記憶中。生成過程是指將內容 轉化為相應的行為。 反應生成主要指動作再現。動機過程是指人的行為可以通過外部的獎賞得到強化。本文將用班杜拉的模仿學習理用于培養學生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能力。通過四個學習過程:注意、保、生成和動機設計課程《涉外秘書實務》文書寫作的授課內容。
三、實施方案
首先利用班杜拉的模仿學習理論的注意過程,使各個小組選取喜歡的公眾號,并仔細觀察分析其行文風格及讀者留言。
保持 ,使各小組將選取的公眾號文章以圖文形式解析。
生成過程,使各小組選擇公眾號中的一段并模仿生成一小段文字。學生組內進行文字修改。
動機過程,使各小組分享其模仿成果,強化其學習行為。為進一步強化其學習行為,將于浙江杉迪進出口有限公司合作,以獎勵金的形式獎賞公眾號的軟文寫作并設置獎勵金獎勵
通過與企業合作,企業將以獎勵金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到產品推廣寫作。本研究在18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高級商務助里方向的學生中展開,時間為2019年9月至2019年11月30日,每個小組將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微信公眾號運營。首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申請微信個人公眾號,然后小組收集自己喜歡的公眾號并確定一個公眾號作為自己小組模仿的對方。并整理出喜歡該公眾號的理由,并討論其主要的內容和風格,確定公眾號的名字和主要內容及寫作風格。然后每個小組模仿喜歡的公眾號的文風撰寫軟文,每小組整個學期爭取發表3篇以上的文章推介企業產品。最后將根據每個小組的3篇軟文的閱讀總量和企業的評分進行排名。并設置一二三等獎項獎金作為對各小組推介產品的嘉獎。具體考核標準如下:
(一)、考核標準:
各小組的軟文總評分=3篇軟文的閱讀數+3篇軟文的企業總評分(閱讀數總數占總評分的70%,企業總評分占30%)
(二)、將根據各小組的考核分進行排名,第一名1組,第二名2組,第三名3組;鼓勵獎5名.
(三)、獎項設置。根據小組考核總分排名設置相應的獎項。設置一等獎1名,二2名,三等獎3名,鼓勵獎5名。一等獎獎金280元,二等獎獎金180元,三等獎 99元 ,鼓勵獎50元。
四、研究結果
經過每個小組3篇軟文的推廣后,每個小組的軟文寫作能力和產品推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寫作能力,在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寫作過程中,能根據產品內容寫出合適的軟文.這樣的實踐鍛煉也確實提升了他們運營公眾號的能力,為其以后進入企業推廣產品作了鋪墊準備。 企業對此次的合作也比較滿意,通過學生的轉發,企業的品牌在年輕人群體中得到了推廣。雖然沒有帶來實際的購買流量但產品的品牌得到了推廣。
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些問題,使得該次合作的效果沒有得到最大化。首先該班學生的動力嚴重不足,即使有企業的獎勵金,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是不足。 有幾組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不夠認真,在推廣產品時軟文的內容跟鞋子圖片不符合。
四、結論
通過校企合作能培養高職生微信公眾號軟文寫作能力,能充分發揮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將自媒體應用和課堂內容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并充分發揮自媒體平臺的優勢,開拓教學應用功能。
參考文獻:
[1]宋維翔, 微信公眾號信息質量與用戶互動行為關系研究,現代情報,2019.1
[2]黃楚新; 王丹微信公眾號的現狀、類型及發展趨勢,
[3]鄧秀軍 反轉的是信息而不是新聞———框架理論視閾下微信公眾號推文的文本結構與內容屬性分析
[4]張艷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模式研究——基于4種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5
[5]賈曉晶,論《中國青年報》及其微信公眾號在編輯方面的差異性,新聞傳播,2017.24
[6]相甍甍,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信息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現代情報,2018.3
[7]紀慧生,微信公眾號信息傳播影響因素分析,集美大學學報,2016.4
[8]趙艷,專業微信公眾號教學資源挖掘與利用,物流技術,2018.3
[9]何向陽,利用微信公眾號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的實證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0
[10]謝印芬,微信公眾號在現代高校教學中的輔助教學應用,教育現代化,2017.48
作者簡介:
魏淑仙(1976-),女,漢族,浙江浦江人,群眾,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