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紅
摘 要: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師不僅應當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內容,還應當引導學生學習怎樣高效的學習這些內容,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掌握內容,又讓學生精通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讓學生的閱讀力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研究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閱讀的看法不一而同,有學生覺得閱讀中全是文字內容,讀著讀著就會走神,也有學生覺得閱讀中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內容,很有趣,還有學生對閱讀沒什么特別看法,老師讓讀就讀,等等。對于學生的這些想法,教師在了解的基礎上,需要盡力將學生對閱讀的想法進行調整,促使學生對閱讀抱有一定的期許。為此,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進行優化,還要從多種方面進行不同層次的優化,讓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加輕松快樂,并且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獲得實力的強化。故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進行研究。
一、豐富閱讀內容
豐富閱讀內容可以分為幾個方面。展開來說,在語文課本中,大多是文字輔以簡單的圖片,對于文字,教師可以在課文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相關性的文字,并且這些相關文字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對于圖片,教師可以在課本圖片的基礎上,增加多樣的圖片,讓豐富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并且,教師還可以在閱讀中插入一些視頻,或者在閱讀中增加一些其他形式的閱讀內容,比如說明書、攻略等等。這些都能讓閱讀更加豐富,讓學生更加充實。
例如:在進行《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教學時,因為這部分的內容與少數民族有關,而學生對此的了解又有待提升,所以我用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豐富了閱讀內容。比如,對于藏族的服飾,圖片內容是藏族男子的服飾與藏族女子的服飾,還有相關的影視劇劇照,文字內容是關注男女服飾的簡單介紹。關于這些服飾,很多學生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見過,但是在影視劇中見過,因此,學生在閱讀時興致高昂。趁此,我告訴學生其實影視劇中包含著很多有趣的內容,建議學生在日后觀看影視劇時對其中的內容進行發散性地思考。有了圖片與文字內容的融入,學生再進行課文的閱讀時產生與之前不同的閱讀感受。因此,教師需要注重閱讀內容的豐富。
二、優化閱讀討論
閱讀討論是閱讀優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閱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展開來說,通過閱讀討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識將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認識中,學生會了解到別人關于閱讀內容的其他見解,從而對自己原本的想法進行重新思考和調整,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閱讀內容。同時,在討論中,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在哪里,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教師不僅需要給學生提供討論的機會,還需要讓學生具備討論的意識,掌握討論這一方法。
例如:在進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學時,很多學生覺得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對此有很多話要說,所以,我讓學生進行了閱讀討論,并提醒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提到了奉獻精神,但也有學生另辟蹊徑,提到了不要把老屋的奉獻當作理所應當,那些動物既然從老屋這里得到了庇護,就應當對它有所報答。這樣的想法一經提出,很多學生受到啟發想到了感恩、互幫互助等多個方面,由此可以看出,通過閱讀討論,學生的理解會更有層次性。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我對學生的討論給予了肯定,并建議學生將自己在課外讀到的內容多與同學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通過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思維會得到強化。
三、注重閱讀擴展
閱讀擴展對磨練學生的閱讀實力至關重要,因此也是閱讀教學優化的重點。對于閱讀擴展,教師需要注意,一來不能讓學生覺得擴展學習是一種負擔,二來不能讓學生覺得擴展的內容無關緊要,可學可不學。基于此,教師需要對閱讀擴展的內容量進行一定的控制,同時教師需要對閱讀擴展的內容進行嚴格的挑選,選擇既能實現閱讀意義,又能引起學生關注的內容,讓閱讀的意義在學生的關注下更好地體現出來。
例如:在進行《秋天的雨》的教學時,在沒有讀課文之前,對于秋天的雨,很多學生的認識都只停留在雨本身上,但在閱讀之后,學生對秋天的雨的認識更加多面了,很多學生都欣喜于這種認識。因此,我給學生進行了冬雪的擴展,即我先讓學生對冬天的雪進行回憶和想象,看看自己能想到什么內容。在學生思考之后,我給學生展示了一些關于冬天的雪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之后看看與自己的想象有什么不同,并提醒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通過這樣的擴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會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的優化會促使學生的閱讀力得到提升,而學生的閱讀力提升后會讓閱讀優化的效果更好,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意義重大。因此,教師需要綜合研究多種策略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讓閱讀教學的節奏能夠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節奏,讓閱讀教學的形式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閱讀要求,進而讓學生進行高效地閱讀,并享受閱讀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王曉青.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OL].學周刊,2020(03):128[2019-12-24].
[2]祝捷.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