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群
摘 要: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大學的課堂往往是教師的單向交流,學生也常常是沉默的。提高師生交流的積極性,教師要采取措施引導學生樂于交流,學生要積極主動與學生交流。
關鍵詞:課堂交流;大學生;教師
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積極有效的師生交流可增進師生間的了解、配合,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大學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情形怎樣呢?如何才能提高師生交流的積極性呢?
一、課堂中師生交流的現(xiàn)狀
1.課堂往往是教師的單向交流
在大學的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情形: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放映課件,學生做筆記;教師講累了,偶爾喝口水;學生聽累了,偶爾看下窗外。有時候教師也會提問下學生,沒有一個學生愿意回答,無奈教師只好自問自答。整個課堂呈現(xiàn)出慵懶的氣氛,沒有活力,沒有生機。這樣的課堂還是“比較好”的,更有甚者,教師在上面講,學生根本不聽,或者是睡倒一片,或者是都在低頭玩手機。看著睡覺或玩手機的學生,責任心不強的教師會無所謂;責任心強的教師會提醒、教育學生,但效果一般不理想。很多教師都曾表達過,自己辛辛苦苦備好的課,學生不認真聽,有一種嚴重的挫敗感。有研究者調查:超過 69%的中青年教師常常產(chǎn)生“不想上課”“不想走進課堂”的念頭;近78%的教師表示需要在課堂上“容忍”或“克制”。[1]
2.學生常常是沉默的
課堂上,學生或聽課,或干自己的事情,對教師發(fā)出的信息缺乏積極的回應,表現(xiàn)出極大的沉默。有研究者把學生上課沉默分為三種類型:不能回答出現(xiàn)的沉默;不敢回答出現(xiàn)的沉默;不愿回答出現(xiàn)的沉默。[2]不可否認,大學里有混日子、什么也不在乎的學生,但有學習愿望的學生仍不占少數(shù)。大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不與教師積極交流的原因很多,教師講課內容的乏味、講授方式的單一是重要原因之一。通過在課下與學生交談,不少學生認為“老師講的東西沒意思”“老師照本宣科”“沒勁”“不能促進自己深入思考”等。此外,課程設置脫離學生實際也是一條重要原因。由于學生在課堂上不想學或學不會,又必須來教室,他們就用睡覺、玩手機、看閑書、聊天、發(fā)呆等方式打發(fā)課堂。有研究者調查:“100%的同學表示自己曾在課堂上玩手機;80%的同學曾在課堂上睡覺。”[1]
3.師生關系的異化
在教學世界中,這是一個關心日漸式微的時代。[3]93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尊敬教師,師生感情本應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然而,由于師生之間交流的減少,導致師生互不關心,關系淡漠。不少大學教師上完課就走人。在課下,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學生的抱怨:“大學老師沒有中小學老師熱情,他們一點都不關心我們!”“上了一學期的課,老師竟然叫不出我們班大多數(shù)同學的名字!”“老師根本不了解我們!”老師缺少對學生應有的關心,學生也對老師缺少起碼的尊重。上課隨意進出教師、睡覺、玩手機、不認真學習都是對教師辛苦講課的不尊重。在課堂上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講課,學生為掙得學分而來聽課,相互之間缺乏積極交流,既影響教學效果,又淡化了師生感情。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樂于交流
面對著師生之間課堂交流匱乏及引起的后果,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積極的措施引導學生樂于交流。
1.更新教學觀念
觀念決定行為。有些大學老師熱衷于滿堂灌,熱衷于上課唱獨角戲,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就是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和信任學生,積極引導和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的生命主體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成為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課堂。在備課時要心中有學生,分析學生的基礎,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思考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容易接受。在上課時要眼里有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關注學生的狀態(tài),與學生進行語言的交流和心靈的交流。
2.提高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藝術一般是指教師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主動地獲取知識,并得到深刻印象的教學方式。[4]3大學教師需要提高的教學藝術很多,重要的有教學語言表達的藝術、課堂教學啟發(fā)的藝術、幽默的藝術等。教師要有深厚的語言功底。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盡可能做到音量適中、快慢適度、抑揚頓挫、表意準確生動。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fā)現(xiàn)真理。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通過設疑、類比、比喻、點撥等手段激發(fā)學生,使他們能夠探索、考慮、判斷、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對威嚴型的教師敬而遠之,對風趣幽默的老師格外親近,因為風趣幽默的教師能使他們在笑聲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
3.掌握交流技巧
積極有效的交流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交流的技巧分為表達的技巧、傾聽的技巧和觀察的技巧等。表達的技巧主要指要及時表達和多用積極的表達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某些錯誤的行為時,教師應及時處理。積極的表達方式指通過對學生贊揚的方式對學生予以肯定。贊揚學生可滿足學生自尊的愿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陳述一件事情時,教師善于傾聽。既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話語,也不能一味地沉默。因為一味地沉默,學生會誤認為你沒有用心聽。教師可在學生敘述的自然停頓之間,用簡短的語言或恰當?shù)纳駪B(tài)予以鼓勵。教師在上課時,還要善于觀察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的坐姿、情緒、眼神等獲取學生對自己講課的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理解、是否滿意,從而迅速做出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三、學生要積極主動與教師交流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整個學習活動的發(fā)起者、執(zhí)行者和控制者,以及學習結果的占有者。[5]3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學習。課堂上學生應積極主動的與教師進行交流。學生如何才能改變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呢?
1.明確奮斗目標
學生在經(jīng)歷了緊張的高考進入大學后,很容易失去奮斗目標,尤其是剛入校的大學生,總覺得離畢業(yè)還遠著呢,先放松兩年再說。可是一旦放松慣了,很難改變。于是,整個大學期間沒有奮斗目標,想學就學,想玩就玩,毫無壓力。有人形象地把大學比喻為“青年人的養(yǎng)老院”。如果大學生有了目標,就會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產(chǎn)生期望,為自己目標的實現(xiàn),控制自己的行為,向著既定的方向前進大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好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明確奮斗目標。
2.端正學習態(tài)度
態(tài)度決定一切,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決定了他們上課的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學習態(tài)度消極的大學生,認為學習時外在的、被迫的,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學習被動甚至是厭惡;學習態(tài)度積極的大學生,認為學習是內在的、主動的,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積極主動,把學習當做快樂的事。在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過程中,既需要外界的強制性壓力,也需要大學生正確的認知。大學生要深刻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強烈的求知欲,變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3.激發(fā)學習動機
動機是引起、維持個體活動并促使該活動朝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力量。[6]65大學生在上課時認真學習,與教師積極交流,必須有一定的動機。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學習動力不足的現(xiàn)象。上了大學僅僅意味著獲取了成才的機會,并不等于成才。大學生能否成才,能否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主要取決于專業(yè)學習是否優(yōu)秀。因此,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要使大學生認清自己的角色,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作為大學生,首要職責依然是學習,不要無所事事,得過且過;不要被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充滿頭腦,以免日后追悔莫及。
參考文獻:
[1]劉小紅.大學課堂教學危機及原因分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09):21-22.
[2]蔣芝云.大學課堂沉默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3]吳艷.大學課堂教學危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孫菊如,陳春榮.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5]柳海民.教育原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李中國,馬曉春.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基金項目:本文為渭南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師范院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G201653)”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