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燕
摘 要:本文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為例,根據目前中高職銜接的具體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聯合中高職教師進行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討論與研究,實現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改革;研究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社會吸引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諸多有利條件和良好工作基礎。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且實施方案還提出,要在多個領域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而如何做好中高職一體化的培養,使中高職教育能進行無縫對接,也成為了當前環境下的新課題。
一、學生學情分析
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至2012年開始中高職一體化教學模式,中職升入高職的門檻較低,有80%的中職學生升入該專業。學生在中職學習底子較差,自律性不高,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高職學習階段是在學校等畢業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
二、存在的問題
1.中高職課程設置重復
目前,中職,高職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大都是分開設計的,這就造成了在課程上出現重復的現象。這也導致的很多學生認為,我高中的時候這門課已經學過了,大學還開這門課,我不用學習也可以通過課程考試。課程的重復設置,使得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也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2.升學制度不完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
因目前中職升入高職的制度不是很完善,在中職階段,學生們大都有一種思想,我們是中高職一體化的,怎么都能上大學。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產生怠慢的思想,從而造成學生出現難管理,松懈學習的不好現象。
三、解決的方法
1.調整課程設置
目前我校高職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大致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幾大類,其中,專業課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專業實踐課程。而中職的課程設置比較單一,有公共課和專業課,幾乎都是必修課程。且中職和高職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有多門課的重復。因此,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中職高職必修要有統一的課程標準,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銜接。
根據大綱標準,把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課程進行重新整合,在公共課方面,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期,在高職階段,可整合大學英語和高等數學,使其掌握基礎即可。在專業課設置中,中職階段可著重基礎能力的培養,比如說識圖能力中的建筑施工圖識讀,建筑CAD技能培養和基礎的測量、算量、力學能力的培養。而高職階段可加強進一步的結構識圖能力,水電識圖和市政識圖能力,建筑工程計量和計價等的培養。
加強實踐環節。中高職的學生理論學習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但是對于測量,施工實訓等動手操作能力熱情度較高,因此,可以加強實踐課程的設置,如可以帶學生去企業,去工地參觀,開設識圖實訓課,施工實訓課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時能和企業進行無縫對接。這樣就使得中職高階段的課程重復率降低甚至重復率降低為零,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2.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中職升高職較簡單,且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升學考試還是以終結性考核作為最終評價的主要的途徑,這樣使得學生在中職階段學習比較懈怠,從而造成文化基礎較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改革考核模式。高職專業老師參與到中職考核的全過程中去,每個學期高職專業抽取一門或者兩門的中職課程進行考核,考核成績計入升學成績,且抽取的這一兩門課程可以是理論的也可以是實際操作的,如考CAD技能,或者是測量技能等。這樣一能從側面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二來能掌握學生在中職階段的學習情況,從而能對高職課程設置作一個及時的調整。
3.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調整
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因課程內容,課程性質不一樣,如果還是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顯然是無法適應的,而且也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全國大中小院校都在推廣和實施信息化教學,微課和慕課進入課程。課堂上,采用微課和慕課進行教學,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可讓學生通過視頻進行課程知識點的預習,課堂上老師著重介紹本次課的重難點,進行師生角色互換,讓以老師為主的課堂變成以生為主,學生提問,老師回答,以學生為主導,老師輔助學生,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束語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因此,中高職銜接是我們中高職院校的挑戰和機遇。
參考文獻:
[1]李軍.中高職銜接專業建設策略研究{J}.廣東教育,2016(05)
[2]周麗.基于中高職銜接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職教論壇,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