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實現探討與護士分層相關的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在醫院選擇了100例患者,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觀察對照組50例(屬于正常護理管理模式)和實驗組50例(分層護理管理模式)的護理質量,根據試驗的結果對護士分層的管理模式的利弊進行探索。在實驗組當中,滿意的人數達到了48例(96.0%),在對照組當中,滿意的人數達到了41例(82.0%)。實驗組相關的文件書寫,相關的病房管理以及相關的技術操作得分均要高于對照組(P<0.05)的得分。數據之間的差異性使得飾演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最終可以得出結論,在管理過程中采用分級管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分層管理;管理質量;應用
在醫院中作為護理的護士,需要每天照顧病人的生活同時要隨時關注患者的病情,以更加專業的角度去看待病人的病情發展,護士與病人的互動式最多的。護士的工作質量以及相應的工作熱情可以很好的反映出醫院的相關臨床護理水平以及醫院的綜合服務水平的相應有效性。對相應的護士進行適當的分層管理,這樣以來,就可以完成對相關的醫護人員的充分使用,使資源的相關使用效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使醫院的相關服務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1]。本文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將通過問卷的形勢對患者對護士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同時還將統計護理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對護士的護理效果進行評估,最終得出護士分層對護理效果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目前一共是有24名的普通護理管理人員,可以具體的分為兩組。然后選擇100例的住院患者,住院的時間為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根據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以把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對照組的患者為50例)以及實驗組(實驗組的患者為50例)其中在對照組當中,女性為22例,男性為28例。男性患者的年齡均在23歲與75歲區間內,平均的年齡經過統計分析為(42.4±1.7)歲。女性患者的年齡均在20歲與76歲區間內,平均的年齡經過統計分析為(43.5±2.1)歲。實驗組之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數量分別為26名和24名。對于這樣的數據差異性,在統計學中是具有意義的,通過這些數據得出的結論也是可靠的。
1.2方法
1.2.1在對照組中,采用了更常規的相關護理管理模型,該模型采用普通的輪班模式。 所有護理人員均由護士長統一管理,護士長會事先準備好護理人員的具體值班時間,護士不分層,只實現時間上的輪換。
1.2.2在試驗組當中采用的是相關的分層管理模式,具體的模式如下:(1)先進行組隊。實施團隊的相應工作模式。由高級的護士護理組長,將護理人員,病房以及病床進行具體的劃分。(2)分工的職責。團隊負責人:首先,需要完成從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患者的相關護理服務。接下來,組織相應的護理人員檢查病房患者的病情,并進行相應的護理咨詢活動。 負責的護士主要負責相應的患者治療,進行患者病情的管理,對患者進行治療方案的教育和相應的護理職責。 助理護士:按照負責護士的指導和安排,負責與正常患者相關的生命護理的非侵入性技術操作。(3)交班管理。實行APN的連續輪班模式,護理人員應該嚴格的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輪班。(4)人員的相關培訓。負責的護士要帶領相關的執行護士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提高具體的業務技能[2]。護理組長要按照部門的實際情況,定期的對護理病房進行巡視以及對所有的護理人員進行實時的評估。
1.3觀察項目
(1)向患者發放問卷,調查患者對護士護理的滿意程度,對護士的護理質量進行評估,同時主要需要調查的項目包括護士的護理態度和專業水平。(2)比較兩組之間的護理管理質量,以相應的文件書寫,病房的相應管理,技術的操作以及相應的健康教育為代表[3]。
1.4統計學分析
本文用于數據統計的軟件為SPSS18.0的最新版本,(n,%)以及χ2檢驗用于表示計數的相關資料,((x±s)用于表示測試獲得的數據,t用于表示檢驗。P<0.05說明數據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的相關比較
在研究的實驗組中,對護理水平滿意的有31例,對護理水平基本滿意的有17例,對護理水平的滿意率約為96.0%。 對照組的26例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其中15例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基本滿意,護理的滿意率約為82.0%。 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5.005,P = 0.025),使得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2護理管理相關質量的比較
實驗組的相關文件寫作的相應得分為(91.5±2.4)分,病房的相關管理的相應得分為(90.3±1.7)分,技術的相關操作得分為(95.8±1.1)分。試驗結果表明,對照組最終護士護理水平得到的分數為(94.6±2.0)分,(93.8±1.5)分以及(97.2±1.3)分。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t=7.016/10.916/5.813,P<0.01)。
3.討論
經濟一直在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了明顯的變化,因此,關于醫療服務的一些具體需求,也是呈增長趨勢的,護士的相關分層管理模式可以確保護理的相應工作更加的細致化。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護理管理人員的相關質量,另一方面,對于提高護理管理人員的相關綜合素質以及增強相應的工作責任感都是非常有利的[4]。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護士的相關分層管理模式是由最基本的護理模式逐漸升級而成的,主要是為了提高護理的相關水平。此管理模型是針對特定權限級別開發的不同系統管理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浪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發展。
參考文獻:
[1]田香艷.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的實施對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33:263-264.
[2]楊西寧,趙自力,連初秋,等.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提高護理管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22):106.
[3]王超.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1):180-181.
[4]孫孝芹,崔霞,程軍.發揮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17(7):852-853.
作者簡介:
袁浩(1988年7月-),女,四川成都人,本科,主要從事醫療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