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智杰 彭文明
國民經濟發展迅速,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文化建設對于轉型期的社會意識形態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鄉鎮人口占據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在新時期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每個地區部門的培養目標具有時代性。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道路,進一步深化制改革。
勐海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與緬甸接壤,總面積5368平方公里,國境線長146.5公里,國家級一類口岸,是我國通往緬甸、泰國及整個東南亞距離最近的陸路通道。勐海自然條件優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全縣轄6鎮5鄉1個農場,有85個行政村、953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29個居民小組,6個生產隊、62個居民小組。全縣戶籍人口33.2萬人,居住著25種民族,具有濃烈地域特色和生態元素的邊地民族文化。抓住“嘎湯帕”、“拉祜擴”、“潑水節”、“茶王節”等民族節慶日的契機,組織各類文藝演出1180場次,觀眾54.88萬人次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服務內容包括書報刊閱覽室、文化科技培訓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室、多功能活動廳鄉鎮(村)舉辦球類、陀螺等單項和綜合運動會212次,參與運動員1.69萬人次。累計安裝廣播電視直播衛星設備22628套,其中:“村村通”13826套、“戶戶通”8802套,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9.16%。
如何更好地開展鄉鎮文化工作,更全面服務廣大農村。本文對勐海縣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剖析邊疆文化服務中心、加強文化建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走訪法
通過對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資深人士、各鄉鎮文化中心主任、多年從事鄉鎮文化工作的優秀工作人員進行走訪:
(一)鄉鎮工作本身復雜,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上級業務部門:文化旅游、廣播電視、教育體育局。
(二)服務對象:居民委員會和村委會的群眾。
(三)群眾基礎叁差不齊,
(四)經濟相對發展不均衡。
二、問卷調查法
對現在在鄉鎮文化中心工作人員發出問卷調查
(一)工作人員人數3到10人,但部分人員都被鄉鎮人民政府抽用;
(二)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年齡分層:20歲—30歲占18%、31歲—40歲占35%、41歲—50歲占40%、51歲—60歲占7%;
(三)文化程度分層:專科占2%,大專占35%、本科以上占63%。所學專業很凌亂,文化服務中心人員來源復雜,歷史沉淀導致服務中心人員來自各院校畢業、考聘、外單位調入、安排等多渠道組建。
三、工作職責
(一)全面掌握全鎮群文情況;具有組建、策劃、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活動能力,具有開展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的能力,為廣播電視宣傳各項工作提供業務支持;
(二)具有承擔各級文藝活動的輔導工作能力(包括省、州、縣級、鎮級);
(三)負責全鎮文藝活動及文藝骨干的輔導、培訓工作,積極參加專業技術理論學習,并擔任部分初級課程的講課任務;
四、根據業務部門考核,鄉鎮主官評定
勐海縣十二個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基本能夠完成各項工作、優秀級3個、良好級4個、其余為合格。
五、依據調查,得出結論
通過調查可得知,在新時期的時代下 ,基層文化工作十分重要,繼續遵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思想,團結務實,銳意進取,努力實現開拓創新、積極健康、豐富多彩,服務人民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讓先進文化占領基層陣地,讓大眾文化回歸大眾,讓人民文藝扎根人民,使農村文化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真正發揮為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艷 鄉鎮文化站在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劇影月報 2013(03).
[2]余云 發揮鄉鎮文化站的職能,有效服務新農村文化建設(T)大眾文藝 2011(3).
[3]項文生 發揮鄉鎮文化作用,帶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東方企業文化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