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運霞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工作指導精神,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開放性、自主性的體育課堂建立是,能夠給學生的發展進步奠定良好基礎條件的。課堂教學的深入分析研究,顯然是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參與其中的。農村體育教師要認識到環境以及資金條件給學生的體育運動帶來的局限性,同時探索全新的課程教學模式應用途徑,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也能獲得良好保障。
關鍵詞:農村初中;體育課程;新課改
引言:
初中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在新課改的背景條件之下,需要學生將終身鍛煉的運動觀念建立起來,實現心理、生理在運動鍛煉階段的共同成長。當學校體育教學能夠通過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參與完成,學生能夠認識到體育運動鍛煉對自身發展進步的重要影響意義,教師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肯定,同時做好對課堂諸多影響因素的把控,學生就已經能夠在體育運動鍛煉階段汲取更多的收獲,從而有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進步。
一、現階段農村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未能突出自主性教學的特質
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引導期間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探索,將課堂還給學生,顯然是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階段所存在的思想認知問題。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出現了錯誤判斷,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自我感受運動鍛煉的核心,學生能夠學習并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提升,但是運動鍛煉階段漫無目的是極為常見的。教師在課堂上示范講解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這種放任自流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正嚴重限制著初中生的發展進步。
(二)忽略技能與體能協調發展要求
農村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往往會受到來自場地或設施的限制,如此一來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引導階段,更加側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遇到弄鍛煉,而未能將技能、體能協調發展目標達成。多數教師會強調學生要在運動鍛煉階段具備技能性,而對學生的負荷實效控制不到位。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將課程主體地位交付于學生,要求學生自己進行反復的實踐探索,課堂創新性探索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生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各種項目的專業技能,學生在運動鍛煉階段很容易產生一種思想或認知方面的誤差問題。
(三)未能達成雙向教學指導目的
所謂雙向課程教學引導,是一種要求教師在體育課堂上講究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方式的方法應用,突出強調課程教學主要目標。顯然體育教師在教學流程設計與教學目標設置階段,由于未能做好備課工作,各種新的運動鍛煉動作學習沒有預先準備,只好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學生表面上在運動鍛煉方面討論積極投入,實際上很有可能在“閑談”,導致課程教學不能按照目標軌跡落實。
二、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相關舉措
(一)轉變體育課程教學觀念
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引導期間,需要將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首先就要將自己的教學身份明確起來。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讓學生模仿教師動作的同時,還能在小組活動階段進行強化訓練。教師將以往的課程教學模式進行調整,能夠在學生技能引導、理論指導階段,讓學生將自己的被動思想狀態轉變,教師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運動鍛煉,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都能在新課標的引導之下逐步明確起來。既能將體育運動鍛煉對技術水平的要求進行突出強調,同時教師還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鍛煉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都能保持一種愉悅的狀態,課堂教學質量由此得到保障。
(二)技能項目的教材與教學體系應用
以往的農村體育課程教學,教師根據課程教學計劃的要求,常常會側重于對學生的技能性引導。且教材內容設置的難度相對較大,各項技能要求的規范性加強,且各個學段都有可能會存在教材內容重復的現象,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運動鍛煉積極性與主動性嚴重不足。經濟運動項目對場地和設施基礎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學校往往會因為資金匱乏,而不能滿足學生的運動鍛煉需求。所以由此當教師能夠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目標要求進行教學活動組織與深入推進時,學生就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翁,與教師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了,從而逐步提升自己的運動鍛煉能力。
(三)深入了解農村初中生運動鍛煉訴求
農村初中生的體育運動鍛煉意志不堅定,想要將這種情況進行改變,需要將寓教于樂的理念應用。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運動鍛煉的快樂,良好的體育運動鍛煉的氛圍創建完成。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做好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引導。教師在講解足球鍛煉技巧階段,常常會發現學生在顛球方面的基礎不夠,而太過于枯燥的訓練途徑,無穎是多數學生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教師在了解學生的運動鍛煉訴求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控制鍛煉強度,同時建立小組或單人競爭的機制,從足球技能最簡單的動作開始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深入課堂運動鍛煉過程之中。
三、結束語
我國目前處在現代化的教育工作目標應用階段,將教學改革工作著重加強,能夠給學生的全面成長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這就要在教師在學生體育運動鍛煉階段,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能夠確保農村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之中,學生的發展進步有了良好基礎條件,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自然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楊立彬.新課改背景下盤錦市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08.
[2]陳雙娣.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體育教學困境分析和應對措施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7(5).
[3]朱克衛.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