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靜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在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教學在創新潛能開發的理想性和創造性活動的現實性之間保持一種必要的張力,使學習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永遠敞開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廣闊的空間。結合本人多年地理教學經驗,探究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地理;激發共鳴;深化記憶;加強實踐;培養興趣
高中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要沖刺高考,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會非常的大,而且地理學科是學生之間很容易拉開差距的一門學科,學生想要取得高分,地理學科是不能拖后腿的。生活化教學看似很簡單,但教師要把生活中的現象與教科書上的知識點完美融合不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花大量的課余時間去收集素材,思考教學內容與素材是否匹配。教師要發揮學生這個年齡的性格優勢,樹立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自信心。
一、激發學生學習共鳴
構建高效的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如果只有教師一個人賣力的教授而學生完全不配合教師,資歷再高的教師面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共鳴,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共鳴能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興趣是人們認識某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進行學習和創作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
例如,教師在教授“人口的數量變化”這一部分的內容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能據圖說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的地區差異,了解人口基數對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絕對數量的影響。這一章節學習的知識點會讓學生感覺到很熟悉,因為學生能感受到身邊有新生命的降臨,也有生命的離世。教師在教授這一章節的知識的時候,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共鳴,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面,感受到地理學科的獨特魅力。
二、深化知識理解記憶
地理學科中有很多知識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單單只是采用口訴的教學形式很難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的形式,把專業名詞換成一種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去表達出來,深化知識點并且理解記憶。學生要把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只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去記憶知識點,學生過不了多久就很遺忘。不同的學生記憶和理解的方式不一樣,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方式去記憶知識點,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樹立起學習地理的自信心。
例如,教師在教授“山地的形成”這一部分的內容時,了解褶皺、斷層的概念,認識褶皺山和斷層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態特征和了解火山的形成、結構和規模。這一章節得知識點給學生的感覺很熟悉但是學習的知識又是從未接觸過的,學生會從地理的角度進一步了解山地,改變原來對山地的看法。學生學習起來會有一點難度,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采用一種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的教學方式,把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拉近地理學科與學生直接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
三、加強地理知識實踐
地理學科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重要的是把學到的知識點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強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實踐能力。實踐也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一種方式,學生使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成就感。學生具有地理實踐能力,就能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實踐任務,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并用地理的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生活化教學能讓學生明白如何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人們生存的環境,不只是做言語上的巨人。
例如,教師在教授“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一部分的內容時,主要是讓了解水資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徑流總量與水資源的關系和理解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的分布規律。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的形式,告知學生我們現在環境出現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重視,并且教師還可以指出那些行為是在危害我們的水資源。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章節的重點知識與學生中的生活現象相結合,加強學生的地理知識實踐,拿出一些實際有效的行動改善和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不要給它造成第二次傷害。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培養學生地理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化的知識點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點,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的共鳴,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了解不像語文、數學那么深入,為了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之間的距離,教師也可以采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方式,從生活出發,讓學生們領會到地理知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源于生活,也要用于生活。
例如,教師在教授“宇宙中的地球”這一部分的內容時,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這一章節是學生進入高中首先要學習的地理知識,學生都對神秘的宇宙充滿著好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個好奇心,把教科書上的知識點與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培養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幫助教師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教學步驟,提高課堂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有很多傳統教學沒有的優點,它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枯燥無味,培養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興趣,強化對生活中地理現象的關注和探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和課堂的學習效率,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中。
參考文獻:
[1]謝春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
[2]葉昌華.高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