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俊

【摘? 要】目的:觀察雙鋼板技術在治療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治療過程中是否行雙鋼板技術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3例:未應用雙鋼板技術)與實驗組(33例:應用雙鋼板技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上述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雙鋼板技術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內固定手術治療效果。
【關鍵詞】雙鋼板技術;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065-01
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屬于較為復雜的關節周圍骨折類型,臨床治療以恢復肘關節功能為主要目的,骨折傳統治療方式為手法復位聯合小夾板固定,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由于局部生理解剖較為復雜傳統治療難度較大,手法復位后鋼板內固定可對患者骨折局部組織、血管、神經造成較大傷害[1]。本次研究為論證雙鋼板技術在治療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中的應用價值,比較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33例行常規內固定治療患者與33例應用雙鋼板技術治療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療過程中是否行雙鋼板技術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未應用雙鋼板技術)與實驗組(應用雙鋼板技術),實驗組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比例為6:5,年齡在23歲至67歲,中位年齡為(41.12±1.35)歲,病程在1h至5h,平均病程(2.54±0.12)h。對照組33例患者中男(17例)女(16)比例為17:16,年齡在21歲至68歲,中位年齡為(41.15±1.32)歲,病程在1h至5h,平均病程(2.51±0.15)h。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驗證,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值大于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本次研究參考我國2018年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相關內容,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行相關影像學檢查,醫師結合患者相關影像學檢查結果以及臨床癥狀軍診斷患者為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行相關治療前均簽署相關知情協議,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會臨床研究開展要求。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全身性骨質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信息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腦、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該組患者取健側臥位,患側前臂懸于臂架上以充分暴露患者肩部,促使患肘呈屈曲位,患肢全身麻醉起效后于肘后正中做一手術切口經,逐層分離皮下組織,游離骨折斷端神經組織后對骨折斷端實施全面復位,醫師根據患者患肢情況,選擇合適大小的鋼板對患者骨折斷端實施內固定。
1.3.2實驗組:該組患者參考對照組行切開復位后行雙鋼板技術固定,復位后使用直徑為2.Omm的克氏針對骨折碎骨塊、內外側柱進行暫時性固定,而在骨折斷端后外側骨峪行后橈側鋼板固定,在骨折斷端內側骨峪行尺側鋼板固定,除此之外,對骨折斷端使用克氏針鋼絲張力再次固定。
1.4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本次研究參考Moyo肘關節功能評分,優秀:肘關節功能正常,Moyo肘關節功能評分為75分至100分。良好:肘關節功能接近正常,患者日常生活受到輕度影響,Moyo肘關節功能評分為50分至74分。差:未達良好標準。優秀率=(優秀+良好)/總例數。
(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結果相關數據使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結果中以(%)表示的百分率相關數據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周恢復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共有32例病情得到一定改善,對照組共有26例患者病情得到一定改善,實驗組病情改善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
2.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共有1例術后發生骨化肌炎,有0例發生骨折不愈合,有0例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共有1例發生并發癥。對照組共有2例術后發生骨化肌炎,有3例發生骨折不愈合,3有例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共有8例發生并發癥。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3.03% VS 24.24%),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經χ2檢驗5.203,數據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肘關節生理解剖復雜且周圍脂肪組織少,當肘關節受到外力打擊后可發生骨折,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肘關節骨折類型多為粉碎性骨折,其中一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最為常見,該骨折類型臨床治療難度增大[2]。切開復位后雙鋼板技術的應用可與常規內固定治療相比,可有效避免患者骨折部位愈合過程中,肱三頭肌發生病理損傷,從而提升了骨折斷端固定效果[3]。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兩周后治療優良率為96.97%、并發癥發生率為3.03%,實驗組優良率高,并發癥發生率低。
綜上所述,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雙鋼板技術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汪峰,陳世楨,吳豐財, 等.雙鋼板技術在治療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3):42-45.
[2]??? 祝天平.平行或垂直雙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髁間髁上粉碎性骨折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1):88-89.
[3]??? 奉川程,肖瑤,朱曉鏑, 等.雙鋼板技術治療肱骨髁上髁間粉碎性骨折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