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彬
摘 要:新課改推行以來,高中語文的教學逐步開始了深度教學改革,教育部門提出的素質教育在高中教育得到了積極響應,而教育領域對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使得學校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在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培養。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響應教學政策的號召,努力提升高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力求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的形式比較單一,對閱讀內容的把握也是比較隨意,基本都是零散講解的形式,最終導致學生難以在理解與掌握。另外,在新課改之后,高中語文的課時明顯減少,但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并不減少,在時間減少的情況下,教師教學顯得手忙腳亂,學生大量閱讀的時間自然減少。因此,我們需要創新高中階段閱讀的教學學形式,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到,讓學生輕松自如的進行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提出,我們對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越發的重視,也在積極的研究和創新運用中積累了不少的信息化教學經驗,高中語文教師要合理的借助多媒體的各項優勢,不斷的激發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
例如,在教學《動物游戲之迷》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向學生具體形象的展示一個動物世界,如駿馬在飛馳、老鷹在飛翔、狼群在奔跑等等,讓有趣的而逼真的畫面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讓學生對該節課的基本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或者幻燈片向班級學生條理清晰的展示該節課需要學習的主要任務,如理清課文具體的層次結構組成;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特點等等,讓學生在清晰具體的任務和有趣的展示下激發學習的熱情。最后,語文教師可以借助PPT課件和微課視頻對以上的具體學習內容進行一一細化講解,向學生較好的呈現教學內容。
二、促進思想的成熟,挖掘詩詞的哲思美
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使學生學習到古詩詞的寫作技巧以及表達特點,還要使學生能夠透過古詩詞學習到詩詞作者身上的哲學思想以及人生態度,從而促進學生思想的成熟。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將自己代入到詩詞作者的境遇,進而感悟詩詞作者的思想境界,幫助學生挖掘詩詞的哲思美,使學生能夠在古詩詞學習中提升自身思想的廣度和厚度。
例如,在教學《蜀道難》這一詩時,筆者便通過如下問題來引導學生對作者的思想進行思考:“同學們,你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們遇到困難時,你們是怎樣的態度呢?是積極解決還是消極自處?如果有一天,你們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會產生什么樣的想法呢?”隨后,筆者便讓學生帶著為題去學習詩文,并讓學生將自己代入李白的境遇,去思考當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時,其會怎樣做。這樣,便能夠推動學生對詩文作者思想的理解,從而形成積極地人生態度。
三、分組辯論與探究,培養學生批判思辨
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表現為學生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直觀體驗,能夠有邏輯的對文學內涵進行分析和推理,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文學作品,形成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獨立認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分組辯論探究,來完成思維發展與素養提升。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進行自主探究,并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探究、思考、辯論,來使學生能夠對文學作品產生獨立認知,進而促進學生批判和思辨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時,由于選段是小說章選,其閱讀理解難度不大,就算教師不提前進行講解,學生也能夠去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所以筆者在這部分內容教學時就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了,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筆者先是為學生設定了如下學習目標:“文中作者對幾個重要人物都是怎么描寫的?人物所表現出的性格特征是怎樣的?環境描寫有哪些?特點和作用是什么?”然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進行探究,并讓學生嘗試在小組中對課文進行賞析和辯論探究。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集體的頭腦風暴中對課文進行探究,進而能夠形成自主認知,最終讓學生在小組的交流探討中提升自己的批判和思辨能力,同時為核心素養教學奠定思想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在整體把握學生學習現狀和學習特點的前提下,綜合學生已學的知識點和當前的教學規劃,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和閱讀的方法。重視對學的核心素養的引導,營造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氛圍,并且能夠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取出其中的創新的核心素養教學,并將其連接起來,在運用所學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起完善的思維體系。
參考文獻:
[1]錢海燕.如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65.
[2]李祖鴻.主問題設計法讓語文教學有效有序——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藝術[J].名師在線,2019(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