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紅


【摘 要】目的:為了探究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影響。方法:選取在201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132例產婦作為實驗調查研究對象,按照單雙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6例,對于對照組不進行干預,仍然按照原來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實驗組對產婦進行積極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引導和生理護理。結果:研究顯示經過健康教育后,護理質量從54.2±3.4提高到93.3±1.3,服務態度從60.2±2.1提高到94.8±2.1,專業技能從57.3±1.8提高到89.3±4.2,另外對照組的患者滿意度為33.2 %,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2.4 %。結論:研究證實對婦產科護理工作進行健康教育后,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服務態度和專業技能,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健康教育;婦產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68-01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而且人們對于健康的認識和理解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我國的護理工作也在不斷的發展。婦產科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及妊娠分娩生理及病理變化的工作,由于其涉及患者隱私,所以在健康教育方面更需要注意,在患者接手治療的同時,需要在心理上進行良好的慰藉和護理,從而保證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在201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132例產婦作為實驗調查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無難產史,足月順產產婦;2)認知功能正常,無精神疾病或者其他家族性遺傳疾病,也無其他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疾病,確保通知每一位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在該實驗中,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6人。對照組組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8.61±2.25歲;體重53-68kg,平均體重62.51±3.55kg,平均孕周32.75±2.21周,初產婦52人,經產婦19人。實驗組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5.22±3.25歲;體重54-73kg,平均體重64.18±3.55kg,平均孕周33.12±1.84周,初產婦52人,經產婦19人。兩組患者的年齡和病史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2實驗方法
對于對照組不進行干預,仍然按照原來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
實驗組進行規范發管理:加強孕婦的健康教育。在進行社區護理的過程中,還可以積極的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積極的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對自身狀態有一定的了解,還可以利用醫院的資源進行衛生知識手冊的發布,并對孕婦的健康和掌握的健康知識進行分析和統計,針對性的對孕婦給予一定的措施。對護理人員也要進行有效的培訓,保證其在其專業領域有一定的了解。首先積極鼓勵具有學士學位的高級護理人員繼續接受教育,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護士需要定期的接受技能培訓,不斷對新的護理手法及醫療方案進行探索和學習,提高其展業的操作水平,并且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考核和評估,保證護理人員可以以最好的狀態進行工作。同時積極進行產前心理教育和指導,產婦在臨產前后都比較緊張,易出現產前抑郁或者產后抑郁,這就要求工作人員積極對其情緒進行引導,確保產婦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行分娩。
1.3療效評定與標準
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護理服務及時性和護理質量、服務態度和專業技能進行評分,共計100 分。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分別有非常滿意評分在80 - 100 分,滿意60-79,不太滿意評分區間在40 - 59分,不滿意評分<40 分。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AS9.4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該研究的實驗數據。并采用t檢驗推論差異發生的概率;采用率(%)表示計數數據,x2檢驗和P值驗證數據差異是否顯著。
2 實驗結果
2.1對比對照組和實驗組護理情況比較
2.2對比對照組及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
3 結束語
現在婦產科醫院越來越多關注產婦的健康教育問題,特別是產前產后的心理疏導等可以有效的減少產婦的心理負擔,降低產后抑郁的出現,作為婦產科護理人員,需要積極的對患者提供治療和建議,還需要努力對健康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加強患者于醫護人員的溝通,促使患者更有安全感,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經過健康教育后,護理質量從54.2±3.4提高到93.3±1.3,服務態度從60.2±2.1提高到94.8±2.1,專業技能從57.3±1.8提高到89.3±4.2,另外對照組的患者滿意度為33.2%,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2.4%。所以研究證實對社區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規范化管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服務態度和專業技能,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肖艷芳.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6):252.
[2] 鄭志坤.圍產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