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摘 要】目的:研究集束化護理應用在白血病患者中對預防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2例白血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設置對照組(41例,提供常規護理)與實驗組(41例,提供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的PICC置管并發癥。結果:實驗組有1例導管脫落(2.44%)、0例感染(0.00%)、0例皮膚過敏(0.00%)、1例靜脈炎(2.44%),其并發癥發生率是4.88%,對照組有3例導管脫落(7.32%)、3例感染(7.32%)、1例皮膚過敏(2.44%)、4例靜脈炎(9.76%),其并發癥發生率是26.83%,P<0.05。結論:對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可降低并發癥出現概率,所以可以推廣此方法。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白血病;PICC置管;并發癥;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 ?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272-01
PICC置管兼具安全可靠以及固定簡單的多重應用優勢,所以在治療腫瘤與白血病的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由于患者缺乏對PICC置管的認識,容易出現各類并發癥,因此,還需進行護理干預。本文分析了集束化護理應用在白血病患者中對預防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82例白血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設置對照組(41例)與實驗組(41例)。對照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25-68歲,平均(44.2±7.3)歲,病程1.7-4.6年,平均病程(3.0±1.1)年;實驗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26-69歲,平均(45.6±7.8)歲,病程1.9-4.8年,平均病程(3.2±1.0)年。納入標準:①均為白血病患者,且需接受靜脈化療治療;②全部患者均具有自行表達能力;③均在知情本次研究活動的基礎上,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意識喪失;②休克;③靜脈炎病史。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年齡與病程等)方面并無顯著差異,P>0.05,所以可以分組進行研究。
1.2方法
需為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包括:每日紫外線消毒一次;嚴格遵守七步洗手法;準備所需用品等。
需為實驗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1)進行穿刺準備:每日實施PICC 置管前均對病房進行1h紫外線消毒,使用肥皂水清洗待穿刺部位皮膚,清洗面積不應小于25 cm×25 cm,以清洗兩次為宜;讓患者在置管操作前2h飲用1500 ml水,若是患者不能飲水,可靜脈輸液;落實六步洗手法,對手部菌群進行監測;準備PICC 治療車,由專人管理(清洗、轉接等);(2)實施置管護理:一是選擇置管位置,置管位置優選貴要靜脈,據實際情況還可選擇頸外靜脈、肘正中靜脈;二是落實無菌操作:包括穿無菌隔離衣、覆蓋穿刺部位以外其他身體部位、戴一次性圓帽等;三是用四面粘膠法固定穿刺部位導管;(3)提供預防護理:針對反復穿刺送管或是血液高凝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鈣實施皮下注射護理,一日一次,需連續注射14d;安排專人每日評估置管情況。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指標為PICC置管并發癥,包括導管脫落、感染、皮膚過敏、靜脈炎[1]。
1.4統計學方法
需借助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活動中產生的觀察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其中PICC置管并發癥的數據表示方法均為n/%,需行x2檢驗,P<0.05代表有對比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有1例導管脫落、0例感染、0例皮膚過敏、1例靜脈炎,其并發癥發生率是4.88%,對照組有3例導管脫落、3例感染、1例皮膚過敏、4例靜脈炎,其并發癥發生率是26.83%,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白血病患者大多具有血液高凝特點,所以當為其實施PICC置管后,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黏附分子增多,從而增加促凝物質釋放量,提升并發癥發生率。另外一些研究指出[2],PICC置管并發癥源自醫護人員、宿主與皮膚,其中醫護人員方面主要體現在無菌操作不當、穿刺次數過多、置管位置不合適等;宿主因素主要是因為機體免疫功能與靜脈導管感染間存在負相關關系,所以當白血病患者體內白細胞逐漸減少且免疫力下降后,其凝血機制不強,所以易出現細菌感染與靜脈炎等置管性并發癥;皮膚來源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消毒不徹底,導致致病微生物進入靜脈導管管腔[3]。因此,可從這三個方面實施護理干預,減少PICC置管并發癥。
本次研究表明,與常規護理相較而言,集束化護理更有助于預防白血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PICC置管并發癥,主要表現在實驗組實施PICC置管并進行集束化護理后,其并發癥發生率(4.88%)明顯低于對照組(26.83%),P<0.05。分析原因:集束化護理綜合考慮了誘發PICC置管并發癥的三項因素,所以可以在遵循循證醫學的基礎上[4],針對三項高危因素展開護理,從而能夠達到無菌操作標準,提高置管質量,起到預防感染、靜脈炎等并發癥的作用。
綜上所述,基于將集束化護理應用在白血病患者接受PICC置管的過程中,可預防PICC置管并發癥,所以此護理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麗晶.集束化護理干預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8):248.
[2] 楊佳,王梅林,許紅梅,等.集束化護理對預防PICC置管并發癥的Meta分析[J].循證護理,2018,4(02):103-109.
[3] 王任姣,趙永蘭.集束化護理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J].中國病案,2016,17(12):86-88.
[4] 白昊,張俏,張鴻雁.集束化護理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