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美珍
摘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英語繪本有著精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故事,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想象力。小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圖文并茂的繪本是培養他們閱讀入門的選擇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繪本,用繪本圖片和故事的整體語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邏輯判斷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思維發散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101-01
1.繪本教學的實施背景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味的對學生灌輸知識,而忽略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發散的培養。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重點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發散出發,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發散思維。繪本就是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豐富的圖片,圖片的出現順序,圖片的色彩等都讓小學生迫不及待的想象故事的開頭,過程與結果,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與創造性。所謂繪本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繪本材料,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將繪本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多思維能力。
2.思維發散在繪本教學中的體現
2.1有目的的選圖。
在小學英語的繪本教學中,我們注重繪本的選擇。活動前,我們教師會對繪本進行閱讀和分析。小學生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是根據繪本中的畫圖配上自己的經驗、情感等因素進行想象的。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指導小學生抓住畫面的整體特征,讓小學生全面感知、了解圖意,在此基礎上引導小學生了解圖畫中每件事物之間、每幅圖畫之間的關系以及圖與圖之間的聯系。此外,在引導他們觀察圖畫的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想象,使其思維活躍起來。
因此,教師對繪本圖片的選擇是依據是否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和是否能激發學生們大膽的想象與猜測。孩子們會通過觀察圖片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分析、綜合尋求最佳答案。這樣的問題能使學生積極動腦,能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充分提高小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例如閩教版四年級上冊Story Time 中《The Tiger and the Monkey》一張張圖片:老虎興奮,猴子拒絕的圖片;老虎生氣,猴子害怕的圖片;老虎跟著猴子走的圖片;老虎、猴子來到河邊的圖片;猴子比劃出勝利的圖片足以讓小學生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與思維。
2.2設計有效的提問。
教師在繪本教學前,過程中甚至結尾時都可以設計有效,能讓學生進行思考并展開想象的問題。如何讓小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積極應答”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去理解繪本。在繪本閱讀中,教學的提問要把握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展開討論,讓學生運用符合他們思維特點的表達方式為中介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思維。教師應在調動全體學生集中注意力后緊接著提出問題,以便全體學生都能認真思考,思維發散。這既能調動孩子們上英語課的積極性,又能發散他們的思維,做到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領導者的課堂。
有效的提問,激發了學生們好奇和探索的天性。問題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觀察,讓思維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活躍起來。如在閩教版三年級下冊Story Time中《The Cat and the Bell》這節課中,教師們可以設計以下引發學生思維發散的問題: (1)How can the mice put a bell on the cat? 通過問題的設計,引發學生思考、想象老鼠們該如何把鈴鐺掛在貓身上?(2)If you were the mice, what else can you do? 如果你是老鼠們,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當教師把問題一拋出,學生們思考片段后各種猜測、想象出來了。有一學生認為老鼠可以喬裝成貓把鈴鐺掛在他們身上。另一學生覺得可以邀請更大的動物,如獅子或老虎來恐嚇貓。甚至有學生想到自己勤奮抓魚,然后和貓等價交換。每一個問題都需要教師們精心設計,讓小學生自己想象、思考。當孩子們自己通過思考、觀察、猜測,最終找到答案時,他們有愉悅的體驗,思維發散了。教師巧妙鋪設,不做教授,把課堂交給學生,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聚焦學生的思維。
2.3結尾的大膽構想。
繪本教學中很多故事的結尾是開放式的,學生可以自己想象或接著之前內容自己繼續創編故事,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英語繪本提供給學生的不僅是英語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思維發散使學生用心大膽猜測并將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與思維能力也能得到發展。學生還想知道什么?學生對什么有疑惑?這些都是學生的思考。疑問是思維的契機,我們的思維活動通常是因為需要解決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讓他們養成帶著思考去閱讀的好習慣。閩教版三年級下冊Story Time中《The Cat and the Bell》的結尾“What shall we do”足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課后大膽的構想。
3.研究繪本教學對思維發散的意義
在進行繪本教學時,第一要讓學生自己觀察繪本故事,想象繪本故事,讓學生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進行故事的猜測;接著,教師進行一些有效提問,如繪本教學過程中多提問一些帶what,who,where,how,why等的問題來課堂指引,給學生一些思考,讓孩子學會如何按照英語思維進行邏輯構建。通過選圖、設計問題、結尾大膽構思,鍛煉了學生邏輯判讀思維,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發散了小學生的思維,激起小學生閱讀英語的欲望和想象。
帶著想象走進繪本,繪本提供給學生和老師的思維空間很大,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機會。繪本里面的故事讓學生進入不同的世界,擴大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還可以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使想像力無限擴大。
4.總結
將繪本教學引入小學英語課堂中,為英語課堂帶來了新的活力,是提高小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低年段是英語閱讀的入門階段,繪本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素養和培養發散思維的重要途徑。繪本可以使學生大膽想象,大膽構思,擴展學生思維。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把社會文化、思維認知和語言能力這三個目標融合在師生共讀繪本、合作建構意義的過程中,努力促進學生英語繪本素養的整體發展,為后續英語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年第12月21 00298-00298頁.
[3]黃蓓.中小學外語教學2017年7月第40卷《從思辨角度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