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錦平
摘 要:例題教學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強化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廣大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例題教學的作用和優勢,引導學生切實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從而不斷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數學思維。本文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初中數學例題教學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策略
引言:
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對于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而例題教學的實施恰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例題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應用方法,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變通能力,而且還能強化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更好地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那么,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高效地開展例題教學呢?這是本文的重點。
一、理清題意,對癥下藥
在進行例題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例題的題意,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和“怎么辦”,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在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著各種類型的例題,對于那些條件眾多、信息復雜的例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讀題,以便掌握其中的關鍵信息,從而對癥下藥。[1]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文字信息較多的應用題來訓練學生的讀題能力:某學校體育器材室一共有80個足球,某天課外活動,有四個班級想借用這些足球,四個班級想借光這80個足球,其中一班和三班借的數目一樣多,二班比四班借的多10個,你能求出四個班級各借了多少個足球嗎?教師首先應該帶領學生讀懂題意,讓學生了解本例題的重點:計算每個班級的借球數目。然而,例題中的文字信息較多,很容易使學生受到干擾,這就需要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指導,讓學生通過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問題,結合“一班和三班借球的數目是一樣的”這個條件將一班和三班借的球設成一個未知數“x”,這樣就簡化了題干,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針對題型,突出重點
1.“概念型”例題,要突出本質屬性
概念型例題作為例題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深化學生的數學概念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利用概念型例題來拋磚引玉,促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數學概念的實質內涵,從而為強化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變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2]例如,在教學“正負數”相關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項來進行解釋,然后抓住這些實例的本質特征真正引出正負數的概念,比如資金借貸過程中產生的存余和負債,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明白正負數的意義和作用。再比如,“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中的例題:有一池塘,要測池塘兩端A、B的距離,可以先在平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和B的點C,連接AC并延長到D,使CD=CA,連結BC并延長到E,使CE=CB,連結DE,那么量出DE的長就是A、B的距離,為什么?這樣的例題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遞進的方式了解到三角形的全等特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利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2.“基礎型”例題,要緊扣定理、法則
要學好數學,就必須在概念型學習的同時增加例題和習題的訓練,這些教學內容雖然是為了鞏固知識,但也是為了進一步提出新的知識概念。因此,在學習數學例題的同時要注意基礎型例題的存在意義,在解答這類例題的時候也要緊扣定理和法則,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基礎知識,從而為強化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習題訓練,讓學生通過基礎訓練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從而提高學生做題的熟練性和靈活性,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改編例題,辨析錯因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講解題目的正確解法有時達不到教學目的,因為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錯,錯在哪里,無法對癥下藥。因此,為了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對例題進行改編,以此為學生提供辨析錯因的機會,促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發現產生錯誤的原因,從而找出易錯點和關鍵點,進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利的條件。[3]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 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例題:在△ABC中,∠C=90°(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一些學生會不假思索的進行計算,待學生計算出結果后,教師要需要引導學生再次確認,認真讀題.這時會有部分學生發現題目中并沒有明確指出是直角三角形,也就無法利用勾股定理進行計算了。通過這種“錯誤”例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反省和總結,找出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從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進一步提高例題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例題教學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為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具體例題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從而為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不同類型的例題,為學生傳授針對性的解決方法,為學生設計多樣性的例題題型,以便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例題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鵬娟,淺談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策略[J].教學方法,2017(08).
[2]田民,試分析初中數學例題及習題教學策略[J].教法研究,2016(08).
[3]謝萍,初中數學例題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讀與寫,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