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學校和教師對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培養愈發重視。并且,初中是夯實學生英語基礎的關鍵時期。而學生的閱讀能力恰好能夠展現學生對單詞、句型、語法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說,學生閱讀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關鍵性的地位。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有效發展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素養;培養
【作者簡介】胡媛,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閱讀能力一直都是初中生的弱項。這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為學生不重視閱讀,沒有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一直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所有教學內容都圍繞課本,過于片面,方法單一。但是,英語閱讀能力一直是中考考察的重點項目,所以說,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為了解決現階段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并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它應該作為愛好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去發展和培養。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能力出發,采取多樣化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有效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初中英語閱讀素養培養策略進行了以下幾點分析和探究:
一、樹立正確閱讀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往往過于關注英語成績的發展和提高,而忽視了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和能力,就要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讓他們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首先,教師應該堅持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明確閱讀能力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堅持以生為本的思想,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能夠進行正確的閱讀活動。其次,學生應該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明確閱讀并不是一項任務,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會伴隨一生,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極強的影響。只有實現教師和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學生的閱讀素養和英語綜合能力自然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發展。
二、給予充足閱讀時間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常常會把重點放在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和提高上,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分析和解讀課文。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雖然會掌握一定的應試能力,但是,英語素養和閱讀能力根本沒有得到提高。所以,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分析文章,獲取其中的關鍵信息,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
比如:在《Seasons》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有關季節的動畫,并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了問題: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并且,筆者為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閱讀了文章并觀看了錄像。學生根據相關資料就能夠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表達的方式。然后,筆者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給了學生五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了對話和交流。在本節課的閱讀過程中,筆者將大部分的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閱讀能力和素養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可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供恰當閱讀材料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閱讀材料的合理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本文。并且,教師要保證推薦文章既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在發展學生閱讀能力、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比如:筆者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會定期為學生舉辦讀物推薦和交流會,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最喜歡的英文讀物以及閱讀的感受。并且,筆者還會為學生推薦《Alice in Wonderland》《Ali BaBa and the Foxy Thieves》《Escape from Alcatraz》等課外讀物,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并寫下讀后感。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一定的發展,寫作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指導有效閱讀技巧
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基礎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可以明確英語閱讀的方法。但是,英語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兼顧每一位學生。而閱讀能力又是對學生理解文章能力和詞匯量的考察。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入手,將學生分成合理的小組,讓小組內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本身素質較弱的學生。這時,教師只要根據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有效的指導即可,這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實現了以強帶弱,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整體能力。
比如:在《The Earth》的教學過程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提出環保建議。為了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提取了文章中的關鍵信息,總結了大概內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完成了重點句型和詞匯的積累。同時,筆者為學生提出了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Earth?What are the green parts?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 Earth?等等。有的小組能夠很快地回答出筆者的問題,還有小組無法正確回答。對于這部分無法回答的小組來說,在聽到筆者的問題之后就能夠明確閱讀的方向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就讓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閱讀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
五、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初中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逐漸形成的時期,閱讀習慣也是如此。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每天閱讀,讓英語一直留在學生的腦海當中。如果學生能夠持續接觸英語,對于英語語言的把握會有效加強。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讓學生處理好粗讀和細讀的關系,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分析和學習。只有學生真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才會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高,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來,并形成終身閱讀、快樂閱讀的良好心態。
總而言之,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英語閱讀活動的創建。并且,閱讀是情感教學的一種,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比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更為有效。而且,閱讀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時機,使閱讀活動參與到課堂的每個環節并延伸到學校和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受到英語文化的洗禮,從根本上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讓閱讀在英語教學中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霞.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探究.教師教育論壇(第一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
[2]汪杰.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探究.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M].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3]孫志斌.基于閱讀素養提升的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