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學生的整體發展為主,調整閱讀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閱讀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是英語學習的重點,如何做好學生的閱讀教學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師最重要的一環。本文就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談幾點思考并作策略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考及策略
【作者簡介】朱小蘭,福建省寧化城東中學。
英語學科,在學生的中考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考英語總分為150分,英語成績的高低,將決定學生能否順利進入高中學學習。英語中考試卷中共有6大閱讀題,合計70分,閱讀題得高分,優秀的英語就有了保障,因此常有“得閱讀理解者得天下”之說。初中階段,學生雖然基本掌握了簡單的英語閱讀技巧,但總體閱讀狀況不容樂觀,考試中閱讀題失分嚴重。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型的語言類學科,閱讀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情,精心遴選閱讀材料,科學設計閱讀教學,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英語課程標準》(2001年版)提出要求,對學生的英語教學應該從傳統的“雙基教學”轉向對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培養,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當前的英語考試中,閱讀題的分值提高到70分,占據了整份試卷的半壁江山,突顯了閱讀的重要地位。
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大量的閱讀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量;反過來,詞匯的積累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其次,在經年累月的閱讀中,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模式,良好的語感在做閱讀題時顯得尤為重要。再次,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是“吸納”,寫作是“輸出”,閱讀與寫作的密不可分,閱讀量大了,學生有了大量知識積淀,就能“厚積薄發”,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將所思所想轉化為具體的語言。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詞匯量少。單詞,是英語中最小的語言單位。沒有詞匯的積累,再好的構思也無從表達,就像蓋樓,沒有磚塊等材料,再美的設計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無從下手。多年的農村教學中,我發現學生閱讀理解失分最為嚴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學生積累的詞匯量不足。詞匯量少導致許多學生看不懂文章,理解不透徹,答題時表達不完整。
第二,教學模式單一。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材中,每個話題僅有兩篇閱讀文章,每篇文章中還有一定數量的生詞。不少老師沒有閱讀教學的大局意識,只是把文章作為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的訓練材料,使得教學碎片化、工具化,沒有教給學生閱讀技巧,沒有培養學生的語感,沒有擴大閱讀的容量。教學模式單一帶來惡果,學生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無法梳理文章的脈絡,閱讀效率低下,對閱讀產生畏難情緒。
第三,課外閱讀量少。由于條件限制,農村學生獲取課外閱讀材料的途徑單一,接觸的英語閱讀材料少。沒有大量閱讀,沒有海量的積累,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話。
第四,缺乏語言環境。學生在生活中缺乏英語的語言環境,課后也沒有用英語進行交流習慣,英語學習僅為“應試英語”,還停留在背單詞、練語法的層次,導致閱讀理解水平低。
三、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
1.夯實詞匯關,奠定閱讀基礎。詞匯貧乏是閱讀障礙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幫助學生背誦單詞。例如,我根據不同的詞類,運用圖片教學法、音標教學法、以舊憶新法,前綴、后綴法等方法,采取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背誦單詞的積極性;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引導學生及時鞏固,選拔“小老師”定期檢查,以形成長時間的記憶;在積累詞匯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短語、句型和語段,具體的語言環境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消化單詞。
2.利用課本材料,引領閱讀門路。英語閱讀教學,要從“重雙基”轉變為重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一般分為“讀前”“讀中”“讀后”三部曲。“讀前”,應為學生滲透背景知識、文化常識,為學生的閱讀做好鋪墊,掃除閱讀障礙。“讀中”,引導學生標好段落,再為每一段落設計一兩個細節問題,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在細節處揣摩文章,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教學切忌面面俱到,要根據教學目標開足火力,突出重點,真正做到“一課一得”。“讀后”,應進行拓展提升,比如引導學生設計文章的標題,辨析“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和“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的優劣,對學生進行品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在閱讀教學中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3.成立閱讀小組,營造閱讀氛圍。初中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應以生為本,充分信任學生,培養學生,發展學生。可以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男女搭配”的原則,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安排學習小組長,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英語閱讀教學;小組內讓尖子生幫助中等生,中等生幫助學困生,達到和諧成長的目的;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有較強的表現欲,有很強的競爭意識,教師增加競爭機制,在小組間開展競賽,定期表彰優秀小組,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教師應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教學,按學生的閱讀水平提供相應的閱讀材料,做到生生有事做,生生有發展。尖子生學習能力強,可提供一些難度較大的、閱讀等級高的篇目,要求能夠仿寫;為中等生提供難度適中的閱讀材料,讓他們在閱讀中收獲成就感,向上有發展的空間;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提供難度低的閱讀材料,相應地布置一些英譯漢的作業。
4.豐富閱讀活動,培養閱讀興趣。單一的講授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豐富閱讀活動,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在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在活動中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
我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單詞挑戰”“英語故事會”“英語演講”等活動,學生可以自行選擇閱讀的方向及內容,學生之間可以互相配合,同時可以展現閱讀中的情景配合,多種形式增加比賽的趣味性。教師從發音、語氣、單詞連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展現更好的閱讀狀態。教師的技巧指導,也是糾正學生平時閱讀中常犯的一些錯誤,讓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快速找到關鍵點。如:八年級上冊《Keeping healthy》在單元的閱讀部分出現了多個身體部位的單詞,“leg、arm”等。我在班級舉辦了一次英語閱讀比賽,根據學情進行知識的拓展,學生表現積極,爭先恐后地用英語表述自己的身體器官,取得了很好的閱讀效果。
5.巧用信息技術,提升閱讀教學。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聽”是為了更好地“說”,“說”是為“讀”打基礎,“讀”是為“寫”做準備。信息時代,大部分學校都引入了多媒體與教學的融合,信息技術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聽覺、視覺形成沖擊,不僅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還充裕了課堂的容量。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讓學生聽到最正宗的美式、英式英語,在模仿的同時形成標準的口音,提升閱讀檔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Who is your favorite star?”時,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查找自己最喜歡的明星的相關英文資料,準備在課堂上讓學生介紹明星。學生興趣濃厚,根據自己的喜好收集了大量的明星資料。課堂繽彩紛呈,有的同學展示王源在聯合國演講的文章和視頻,有的同學模仿《Harry Potter》的電影片段,呈現出一堂生動而富內涵的匯報課。
教學中,教師還可恰當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看視頻配音、編創電影臺詞等活動,引領學生進入閱讀的世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當在幫助學生過好詞匯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閱讀文章、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展開具體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多方位滲透閱讀技巧、閱讀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行選擇的形式,找到最適合的閱讀方法,從而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好成績自然也就成了閱讀的副產品。英語學習沒有捷徑,堅持長期閱讀就是學習英語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周娜.關于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6(8).
[2]鄧娟紅.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合理性與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7(7):162-162.
[3]李愛榮.淺析高效課堂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5,0(4):66-66.
[4]吳麗亞.開發微課資源.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6(2):39-40.
[5]英語新課程標準2001版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S].
[6]2019福建省考試指導意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