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縱觀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發現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極大制約了農村教育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結合五大發展理念,新時期要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活動進行創新,對城鄉留守兒童教育發展進行有機協調,讓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夠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農村教育事業;留守兒童
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期要建設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并且希望可以推進城鄉教育的一體化發展。因此結合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新時期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教育事業的重視,并且針對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教育發展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案,保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教學效果。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可以結合五大發展理念對留守兒童教育改革方案進行設計和應用,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供重要的參照。
一、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首先,從農村留守兒童自身發展角度看,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缺失情況相對明顯,前期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薄弱,對學習活動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效能低,在長時間無法取得理想學習效果的情況下會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做出輟學的選擇,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穩定性和持續性[1]。其次,從學校教育角度看,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有限,基礎教育設置嚴重不足,并且也無法保障教師資源供給,教育改革特不徹底,無法激發留守兒童對接受教育的興趣,難以保障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活動的優化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受到嚴重的制約。最后,從家庭教育角度看,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一般外出務工,對兒童關注度不足,導致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樣影響的作用弱化,情感教育缺失情況嚴重。部分學生存在一定的認識問題和心理問題,也會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不利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形成原因
(一)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出現與我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存在一定的聯系,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大量的農村人口到城市務工,而務工人員的子女在農村滯留,甚至出現了監護人缺位的情況,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管理,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活動無法得到家長的配合,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教學基本情況難以從根本上改善,會對教育活動產生嚴重的限制性影響。
(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弱化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科學化程度不高也會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產生影響。一方面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而言,兒童的父母往往長時間在外務工,而兒童的監護人尚未認識到留守兒童受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也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導致留守兒童無法對接受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足,輟學率相對較高[2]。另一方面,對于農村地區的學校教育來說,農村教育資源有限,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無法針對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情況實施有效的教育指導和管理,導致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極大的限制,也會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效果。
(三)社會參與教育改革力度不足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是全社會的責任,但是從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發展狀態能夠看出,雖然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做出一定的實踐探索,并且在改善教育環境,促進教育質量提升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對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教育情況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發現社會對教育改革的關注度仍然有所不足,并未真正借助社會組織的力量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提供相應的支持,也沒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在社會支撐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出現了后繼乏力的情況,對教育改革程度持續穩步推進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教育現代化建設[3]。
(四)農民工自身綜合素質不足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的推進需要兒童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但是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務工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自身對受教育的重要性尚未形成深刻的認識,部分農民工甚至認為是否接受教育不會對兒童的未來發展產生明顯的影響,因此不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活動,也對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優化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不利于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基于五大發展理念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進行改革創新的措施
(一)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方法進行創新
結合創新理念的指導在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促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改善。從創新理念角度對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教育情況進行研究,應該認識到要想促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持續穩定發展,就不能一味的堅持傳統教育理念的指導,將教育活動過度向課堂教學集中,而是要在堅持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認識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特殊性,在向留守兒童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也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兒童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4]。基于此,要針對教師實施繼續教育,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變革和教育綜合素質的提升,保證農村教師可以結合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應用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增強教學組織活動與留守兒童的契合度,保證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將心理指導和知識教育進行有機結合,突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有效性,維護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促進城鄉留守兒童教育的協調發展
協調發展理念也能指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進行改革創新,在十九大提出要推進城鄉教育事業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進行改革時要注意城鄉留守兒童教育的協調發展,保證能夠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優化應用,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促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5]。新時期結合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探索“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選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也應該在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從城市和農村教育協調角度爭取讓農村留守兒童享受與城市留守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發揮城鄉教育的協同發展優勢,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優化應用,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高質量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條件,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
(三)構建綠色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環境
綠色發展理念是五大發展理念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提供相應的指導,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一方面,學校在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基于綠色發展理念探索校園環境的設置,不僅對校園物質環境進行重新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溫馨的環境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還要對精神環境加以凈化,為學生提供綠色文化信息,保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學校教育中,讓農村留守兒童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并對綠色環境建設形成全新的認識,在強化留守兒童綠色發展思想的同時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打造開放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平臺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是封閉的教育,相關教育機構在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事業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明確認識到農村留守兒童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因此要秉持開放的力量讓社會參與到留守兒童教育改革活動中,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在實際打造開放教育平臺的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明確自身責任,并加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投入,有效促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保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趨于完善。
結語
從五大發展理念角度入手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進行分析,能夠增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科學的教育指導,構建完善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可以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在改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基礎上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協調優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慧. 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發展[J]. 延邊黨校學報, 2017(4):72-74.
[2]程斯輝, 李漢學. 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教育事業新發展[J]. 職業技術教育, 2017(22):4-11.
[3]牛震. 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看兩會代表委員如何發聲[J]. 農村工作通訊, 2016(7):25-26.
[4]郭建鋒. 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11):17-20.
[5]白楠, 梁子卿. 五大發展理念:我國高校教育發展的引領[J]. 學術探索, 2017(6):145-150.
作者簡介:
周菲菲(1987.05-),女,河南省三門峽人,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