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瑤
◆摘 ?要:心理健康問題大多來自于原生家庭。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就需要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充分地發揮家庭教育的能動性及作用,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因此,筆者提出了如下建議,認為需要在家校溝通當中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成因,需要幫助家長正確的認知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以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關鍵詞:小學;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挫折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還不成熟,在剛剛進入集體學習環境以后,非常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無論是過于焦慮還是入學不適應,或者是人際交往當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都是由于心理問題所引發的表象行為。在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過程當中,除了學校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以外,還需要家庭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且為學校教育奠定基礎,尤其是需要提供學生的基礎信息,使得教師能夠更加科學的去分析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提出教育策略。所以在小學階段,無論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實現家校合作,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在溝通當中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如果想要真正的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并且確保教育的有效性,那么,教師首先就需要了解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對于絕大部分的小學生來說,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都是來自于原生家庭方面,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同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了解到家庭教育是否存在一些不恰當和不正確的行為。
舉例來說,許多家長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都會存在著一定的補償性心理,也就是說平時沒有什么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所以會用金錢的方式進行彌補,事事順應自己的孩子,通過溺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但是這種方式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在這種補償性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存在著一些心理缺陷,比如意志力的匱乏,心理脆弱,不夠堅強等等,尤其是在面對一些逆境和困難的時候,往往會選擇直接放棄。
另外,如果存在一些家庭不和睦的情況的話,也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陰影。尤其是在一些家庭當中,可能會存在家庭暴力行為,出現這些問題,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十分自卑,就會變得更加怯懦,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會呈現出極大的不自信,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因為受到原生家庭更多的負面影響,在童年時期接觸到了更多的暴力因素,所以會心存叛逆,對社會存在著極大的不滿和反叛思想。雖然說知識的傳授是十分重要的,各個學科的教學任務也都是十分繁重的,然而,在面對學業成績下降以及成績大幅度波動等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能夠僅僅從學生單方面的角度思考,更需要去理解學生這一段時間內可能存在的心理情緒變化,避免出現唯成績論。
二、正確的認知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在6至12歲這樣一個成長的黃金期,每一名學生的成長機會都是非常寶貴的,這一階段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任何情緒的變化都會使得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記憶力下退,注意力不集中,焦慮,自卑明顯,負面情緒明顯,安全感缺失明顯等等。如果教師和家長對這些不良行為放任自流的話,那么很有可能逐漸形成較大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使得學生變得抑郁,自閉起來,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當中,小學教師需要積極的同家長進行聯系,對家庭教育當中的一些錯誤方法進行及時的糾正。
實際上,在走訪調研當中發現有部分家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報有一個錯誤的態度,50%以上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認為孩子年齡尚小,每天只知道吃喝玩耍,一定不會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當然,也有30%以上的家長表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都是小事,學生的不開心,通過一個玩具或者給一點零用錢就可以打消。這種錯誤的認知理念,使得目前家庭教育很難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力。因此,筆者認為,在進行家訪和家長會等家校合作活動的時候,教師除了要及時地向家長傳達正確的教育理念以外,也需要普及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識,使得家長能夠在思想中重視起來,能夠開始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會因為家庭和環境的影響產生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適當的挫折教育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現如今,因為教師的一句批評,因為自己沒有考好一次考試,就選擇自殺和自殘的小學生不在少數,然而人生的路途是十分漫長的,在這樣一個漫長的路程之中,不可能做到一帆風順,不如意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如果僅僅因為別人的一次批評,或者是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選擇自殺的話,這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因為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實際上,目前絕大部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忽視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社會環境卻變得日益嚴峻起來,越來越多的壓力涌現在人們的周圍,無論是來自于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來自于生活經濟的壓力,都使得人們喘不過氣來。在這種高壓的社會環境之下,只有從小鍛煉學習,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挫折教育的方式,使得小學生能夠意識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的真諦,才能夠避免釀成大禍。筆者認為,在進行家校合作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當中,可以講述挫折問題的基礎理論,使得學生們能夠意識到,在未來的生活當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在學校生活當中有哪些環節是可能會使得他們感受到挫敗感的,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消極心理。通過系統地講授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對挫折情境,挫折反應以及挫折預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不能夠僅僅將目光鎖定在學生的成績變化之上,而是需要更多的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避免學生產生過多的消極情緒。同樣也需要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得家庭教育能夠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兒童發展的美好明天,使得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夠以積極昂揚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學習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