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但學習的內容比較多,有必修三本和選修兩本。要在高一、高二四個學期內把內容學完,任務重時間少。因此,要保證教學質量,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有限的時間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關鍵詞: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學目標要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能。高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并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使的教學有方向性、針對性,突出重難點,有的放矢,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明確,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目標由三個部分構成:一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二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教學內容精選、整合
新教材是課改理念的體現和載體,需要每一位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生物學思想、方法,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學的內容必須要經過精選整合,選取的教學內容既要基于教材卻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根據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化難為易,以簡馭繁,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反應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符合學生的全面發展裕個體發展需求。例如:在選修三《胚胎工程的應用及前景》這一節內容里,當講到胚胎移植時,可以舉例廣東某富商通過代孕生下八胞胎,既對教材有貼近生活的補充,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理解科技應用于生活,并有效引導學生對此事發表看法,實現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思考。
三、創設生動有趣的高中生物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生動有趣的生物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奧秘,獲得問題的答案,往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符合現代教學的理念。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選擇與實際相聯系的話題,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去思考,學會去提問,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因為有實際生活的體驗,學生的參與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講授“細胞的衰老”這一內容時,可先創設這樣的情境:在我們的身邊生活有各種不同年齡的人,你有觀察過老年人嗎?他有什么明顯的特征?為什么人會衰老呢?能改變衰老的現象嗎?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然后再引導學生提問——你最感興趣的衰老相關問題。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有問“電視上廣告說可以讓老年人告別白頭發是可行的”,“涂抹化妝品可以延緩衰老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衰老癥”的,等等問題的。這樣,一方面可使學生感受生物科學對人類生活的作用和意義,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學生養成關心生活、關心實際問題的習慣,善于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
四、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學,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學過程應著眼于學生主動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能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所學知識;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管理和控制學習環境,設置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控制學習過程。教師應讓學生通過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收集資料,根據自身行動的得到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提問、主動回答問題、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意見或者對他人意見做出評價,做到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預習、主動復習,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等。
探究學習是學生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理解科學概念、規律和科學結論的學習方式。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動學生“做一做”,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地學。
五、轉變教學方式
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要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知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長和風格,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圖片、多媒體、影像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內容,讓教學內容以繁化簡、以抽象變直觀,實現多種方式的優化組合。
總之,教育工作者應該善于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效率,培養更優秀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慎英.“有效教學”的理想.課程·教材·教法,2005.8
[2]梁韋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教學與反思.理科考試研究-高中,2014,12
[3]祁生金.淺談如何打造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新課程-中學,2017.06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張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