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在網絡快速發展以及通信工具日趨便捷的今天,越來越多人采用更多的是更為先進的閱讀方式。傳統紙媒在運營上出現了巨大問題,很多傳統紙媒無法經受住這一沖擊而破產。深度報道是傳統紙媒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主要對準的是,探索傳統紙媒如何在深度報道中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找出其面臨的種種問題,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傳統紙媒在如此激烈的競爭態勢下求得生存之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紙質媒體;深度報道;問題;措施
一、新媒體與紙質媒體概況及現狀
新媒體的出現讓新聞的呈現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其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的,當前的新媒體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微信公眾號、各大自媒體平臺、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數量的不斷猛增,也對傳統的紙質媒體造成了較大沖擊力。
紙質媒體無論是用戶擁有量上還是閱讀量上都遠不如新媒體,紙質媒體要想找出今后的發展生存之道,就必須要對新媒體進行一個深入的分析,找出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來發揚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只有這樣才能讓紙質媒體脫離困局。
二、深度報道概況及現狀
深度報道是對社會上重大新聞事件或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的反饋,新聞工作者通過挖掘并對事件的前因后果進行報道,對事件的產生后續的影響進行揭示,同時追蹤其后續的發展趨勢等。深度報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改變了過去以往一個人報道一件事的這種形式,重在揭露新聞的事實內部信息,能夠從宏觀上把握事情發生的背景,真實的反映事情的發展狀況,對于新聞的“5 W”要素進行了深入剖析。
三、深度報道對紙質媒體的意義
紙媒符合傳統的閱讀方式,深度報道所需要的閱讀時間較長,而新媒體對于深度報道的展現形式,往往不適合人類的閱讀方式,會讓眼睛產生疲勞。紙媒發展深度性報道新聞的方式能夠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能夠方便很多知識型閱讀分子更加深入的閱讀紙質媒體所報道的內容。
深度報道所需要的時間本來就比較長,這樣就符合紙質媒體發行的一個時間。紙質媒體對于新聞的發布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像新媒體那樣可以隨時發出新聞,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深度性報道對于紙質媒體來說是一個新的出路。
四、新媒體時代紙媒深度報道面臨的問題
(一)文字報道方式不適應年輕受眾閱讀習慣
《南方周末》關于“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深度報道,是在2018年11月26日開始報道,關于此事件的報道內容,《南方周末》先后發出了十條深度事件報道。就比如說第一條新聞報道:“基因編輯嬰兒”何來?艾滋病互助平臺獨家回應志愿者招募細節。這一條深度報道新聞主要是解釋了什么是“基因編輯”,而里面的新聞報道內容大多數都是專業術語,新聞報道的內容大多采用的是引用醫生解釋的話語,報道的語言缺乏一定的通俗易懂的性質以及趣味性,在吸引受眾的方面還缺乏一定的力度。就比如這一段“想單純從基因編輯的角度出發,試圖有效解決避免HIV傳播給后代的問題”,如果不是有一定的醫學基礎以及學過相關的知識,那么對于這段話,大多數人都是表示看不懂的。而文字報道方式不適應年輕受眾閱讀習慣主要體現在:
1.深度報道的新聞中大多的文字報道方式采用的都是陳述句的方式,事情的前因后果雖然說的很清楚,但是也比較冗長,事情的表達過程不夠簡潔明了,不適合當代年輕人快節奏的閱讀生活以及習慣。
2.新聞報道所經過的時間跨度較長,年輕人要經常去關注才能閱讀到整個事情的經過。而年輕人的閱讀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快速,所消耗的時間短,但是閱讀深度報道的新聞所消耗的時間跨度比較長,這就需要年輕人更要時刻的關注,才能夠了解整個事情的經過。
3.深度性新聞報道的閱讀方式比較單一,《南方周末》的這篇“聚焦‘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風波”深度新聞報道,只有在其發布平臺才能看到,閱讀渠道受到了局限。現在年輕人大都喜歡用手機和電腦來觀看新聞,這樣就讓這些愛好深度新聞報道的年輕人在閱讀渠道上大大受限了。實際上這篇新聞的報道已經滯后了,因為新華社早已在12月3日就已接到了這篇新聞報道的信息,而《南方周末》在報道這個新聞的時候是在12月4日,消息滯后了一天。就一天的時間就能夠讓這個新聞失去很多的點擊量,因為很多年輕人早已通過手機或者網絡看到了這新聞。
(二)部分深度報道滯后,時效性差
1.新聞發布的滯后性。新聞發布最講究的就是時效性與真實性,一旦錯過了發布的時間,那么就會讓媒體失去很多的關注度,久而久之,就會讓很多的年輕人感覺到平臺在發布新聞的時候是有一定的滯后性,而這次以后就會讓這些年輕人失去對這個平臺關注新聞發布的一個信心。
2.深度新聞報道后續跟蹤的滯后性。《南方周末》在“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報道后就沒有對人體臨床試驗的過程、結果、研究結論等進行報道,都沒有進行后續的一個跟蹤信報道。從這點上來說,這一深度性的報道在后續的跟蹤報道上有一定的滯后性。
3.深度報道新聞回復的滯后性。由于深度報道的閱讀的受眾都是知識分子,對于此類的新聞報道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見,但是對于受眾的評論回復反饋時效性就有一些差了,多表現在間隔多天之后才進行回復。《南方周末》這個“聚焦‘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風波深度報道中甚至出現沒有回復受眾評論的情況。
五、新媒體時代紙媒深度報道應對策略
(一)改變報道內容和形式,增加圖片進行報道
1.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來進行新聞的深度性報道。《南方周末》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深度報道中,有一篇報道里面最多只配有一個圖,這樣會顯得整個新聞報道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同時整個深度新聞報道,沒有圖片的說明也會顯得非常枯燥,不具有一定真實性的證據。在寫新聞深度報道時做到一段話配一段文字,讓受眾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當時的畫面,受眾既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也能依靠這個圖片來想象當時事件發生的過程。《南方周末》里“基因編輯原來是這么回事,一張圖看懂了”這樣的一個報道1,文字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就能讓受眾能夠提起興趣,深刻地感受到事情發展的經過,這樣的展現方式更加的生動形象,也使內容顯得更有活力。
2.對于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定的側重性。紙質媒體閱讀的人本來就很少,深度性新聞報道的內容比較繁多,一旦在新聞選擇的內容點上出現了偏差,就會導致人們對于這一個深度新聞報道失去興趣。《南方周末》里“這些細思極恐的科幻片,是人類最好的警世錄”這樣的一個報道,將新聞所要報道的內容比作一個科幻片的話就更容易吸引人一些,通過比喻的手法來將新聞深度報道,所要展現的內容形容的更加具體,更加的生動,更能吸引受眾的目光。
3.紙質媒體閱讀的形式比較單一,可以將新媒體與之結合在一起,將新聞深度報道更好地展現在眾人面前。不能因為是紙媒就不用微信公眾號去推廣,可以結合新媒體工具來將深度報道的內容進行一個簡要的概括,通過了解深層次的內容通過紙媒來進行閱讀篩選出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需求的受眾。
(二)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提升報道時效性
新聞的時效性是爭取點擊率的一個關鍵所在,如何能讓紙質媒體在深度新聞報道上有更多的關注度可以結合新媒體的發展來進行推廣,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新聞的發布一定要及時。可以申請企業微信公眾號、申請新浪微博、頭條號、百家號等來進行相關的信息發布,后續再通過紙媒來將事情的整個五要素闡述清楚。這樣既能夠爭取更多人的關注,也能夠保證后續的紙媒深度報道有人關注。《南方周末》APP上,2018年11月26號就有關于編輯嬰兒的相關報道,當時的點擊率閱讀量已經超過十萬以上,通過這樣紙質媒體同新媒體結合的方式來幫助紙媒為今后的受眾面推廣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加強后續的跟蹤性報道。切記不能因為沒有新聞材料而就放棄對新聞的追蹤,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找到和這一深度新聞報道有關的內容來進行剖析。《南方周末》在12月4日以后就停止了對這一深度新聞報道的追蹤,在下面的新聞評論中也有受眾問后續的新聞報道如何,由此可見新聞的后續報道對于深度報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要想方設法對新聞事件進行后續的追蹤報道。
3.運用到各種媒體工具。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認證頭條號和百家號等和受眾進行溝通交流。為了能夠更加清楚了解受眾的想法,新聞報道雖然是站在事實的角度上來進行報道,但是也不可能是說是深度性新聞報道就沒有任何的偏頗。要解決傳統紙媒無法和受眾進行溝通的情況,就必須要運用到各種媒體工具,只有這樣才能夠與受眾打成一片,維護好紙媒所擁有的用戶群體。
結語 新媒體時代紙媒深度報道的未來
紙質媒體新聞深度報道歷程可以說是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一個集中體現,因為只有在發生重大新聞事件時進行相配套的深度報道,才能讓受眾更加地清楚事件的原委,也能夠了解到對這個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報道的用意所在。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