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臻蕾
摘要:目的 就小兒高熱驚厥護理中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60高熱驚厥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分別施以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干預,對兩組患兒臨床療效、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低(P<0.05);同時護理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高熱驚厥患兒施以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臨床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高熱驚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157-02
在兒科臨床中,最常見的一種危重癥疾病就是小兒高熱驚厥,其以嘔吐白沫、眼球固定或斜視、上翻,無意識,四肢出現強直性收縮為臨床主要癥狀表現[1]。患兒驚厥時間通常會長時間持續,反復發作,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患兒智力發育,甚至讓患兒有性命之憂。臨床上在治療小兒高熱驚厥患兒時還對加強護理干預,以使患兒更快的恢復健康,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收治的60高熱驚厥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0.5-6.8歲,平均(3.5±1.1)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0.6-6.7歲,平均(3.3±1.2)歲,兩組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取側臥位,松解衣服,輕輕地安撫患兒。同時,安裝床檔,避免出現墜床摔倒的事件。一旦發現異常狀況,迅速通知醫生,立即進行急救。觀察組患者則接受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
1.2.1急診護理措施
①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應采取吸痰器徹底清除患兒口腔中堆積的異物與分泌物,協助患兒躺下,取側臥位,避免舌頭后墜引起窒息。如果患兒產生抽搐癥狀,可在患兒口中放入用清潔紗布裹住的木板,避免咬傷,并立足于此行吸氧治療[2]。②藥物護理。嚴格遵照醫囑對鎮靜藥物進行合理使用,迅速設立靜脈通道,備齊所需的搶救藥物。搶救過程中,靜脈通道是液體與藥物輸入體內的必經途徑,且其也是讓搶救質量得到保證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穿刺留置針時,需對具有較好彈性的血管予以選擇,保證不漏點滴。若患者出現持續抽搐的患者,需對甘露醇進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控制在1h內,并避免藥液外滲。
1.2.2病情監測護理
護理人員應如實記錄患兒出現驚厥的次數,觀察發作前是否存在多汗、尖叫等癥狀,了解驚厥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及發作后精神狀態,并注意是否出現昏迷、昏睡、嗜睡等情況,并留意是否存在腹瀉、嘔吐、黃疸、發熱等一系列癥狀。且護理人員需對患兒的呼吸、血壓和瞳孔情況進行檢測,避免發展成為腦水腫。若在治療中,患兒驚厥情況反復出現,則護理人員應第一時間向醫生報告,并給予患兒脫水劑注射,這樣做主要為了防止患兒有腦疝癥狀出現。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實時監控患兒,一旦其有休克和呼吸衰竭的情況出現,需立即對其進行搶救。
1.2.3用藥護理
在安定治療過程中,需對靜脈注射的速度予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兒血壓、心跳、呼吸等。因此,護理人員應注意監測患兒呼吸頻率。鎮靜藥物使用過程中,不得連續反復的使用同一種止痙藥物,也不得短時間內反復使用藥物,避免出現中毒癥狀。
1.2.4心理護理
患兒的情緒極易出現影響,特別是初次到陌生的醫院,焦慮、恐懼心理更是非常嚴重。護理人員用心地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患者,用心安慰患兒。另外,護理人員還需將高熱驚厥方面的知識教于患兒家長,并指導其在家中將常用的急救藥品準備齊全。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展開觀察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展開處理,以(
)、%表示臨床觀察指標,檢驗采用t、X2,P<0.05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和住院時間監測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小兒高熱驚厥屬于一種典型的急診,發病率較高,且病情反反復復,高發時間段為患兒體溫驟然升高時,需第一時間對其展開有效救治,不然就會導致患兒有諸多嚴重并發癥出現,若情況嚴重甚至會使患兒有性命之憂。此病在發作時,出現全身性的陣發強直性痙攣,這主要是由于小兒大腦皮質尚未發育完全,一些功能還需進一步開發,一旦被強烈地刺激,則會造成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進而使病情發生。因此,在接受臨床急診治療的同時,應配以有效的護理干預,積極滿足患兒的各種身心需求,強化臨床治療效果。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行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護理人員分別從認知、心理、行為等進行有效干預,
以將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3]。同時,護理過程中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要求護理人員掌握患兒的自身特征,合理調整護理方法。比如,如果某種物理降溫對患兒并未起到較好效果,則需將其病情特點結合起來立即將措施調整;除此之外,若患兒家更愿意接受書面宣教,則需在第一時間把宣教方式更換,從而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低(P<0.05)。可見,針對高熱驚厥患兒施以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臨床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彭玉彬.護理干預在小兒高熱驚厥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6,2(14):166-168.
[2]林偉平.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和護理[J]. 當代護士 ,2016,24(9):34-35.
[3]單淑艷,宋利萃,全姬淑,等.72例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 ,2015,6(2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