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步伐,計算機信息技術呈現出一種爆炸性的前進態勢,在這樣的形勢下,為國家所倡導的“工匠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更加符合主流的內涵。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精、尖人才的重任,因此對“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需要進行深入探究。基于“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院校的重大指導性意義,本文將從工匠精神的內涵出發,對此種人才培養模式當下存在的瓶頸進行剖析,并提出將工匠精神滲透進高職院校教學的策略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養
一、工匠精神內涵剖析
所謂“工匠”即是指在某一特定方面擁有一定水平技藝的匠人,早些時候,一般多是指在手工業、民俗藝術等方面有所專長的人,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匠”漸漸不再是專指某些行業,而是有了更廣泛的內涵,同時,“工匠精神”也便隨之有了更廣博的深意。時下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一般是指擁有扎實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的匠人所表現出來的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理念,以及他們對技藝不懈的嚴謹要求、精雕細琢和對產品質量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堅守。但其實,“工匠精神”并不僅僅體現在個人的高尚品質上,更體現在良好的專業技術和價值觀念的傳承之上。其實目前對于“工匠精神”尚無一個標準的定義,但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一種內化的精神動力,或許沒有定義才是它最好的定義,因為這意味著它是不被束縛的,是自由生長的,是歷代傳承的。
二、高職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的瓶頸分析
雖然“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優良傳統觀念一直在民間社會流傳著,但其實它第一次被正式冠以這個名字被提及是在2016年李克強總理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所以我們可以說其實它還很“年輕”。“年輕”就意味著雖然它的發展前景可能是一片大好,但由于現階段的經驗缺乏依舊還存在許多困擾與瓶頸。“年輕”的“工匠精神”究竟面臨著一些怎樣的困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課程時長分配不甚合理
自步入現代,我國的教學方式其實一直在改革,理論與實踐并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我們力求實現的目標,可現實是其實在很多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中的實際教學中,理論課的課程時長要遠遠多于實踐。其實這種局面也是多種因素合力造成的,例如實踐教學會對場館、設施有很高的安全性要求,需要投入大批資金才能得以實現;高職教師很大一部分精力會被論文研究、科研項目等牽絆住,而且職稱評定也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壓力,因而大部分教師積極性不高,并不熱衷與實踐教學……盡管原因很多,可我們還是要明白比起理論課,實踐教學才是使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的有效途徑。
2、盲目崇拜進口產品
隨著全球化發展,世界間聯系愈來愈緊密,距離愈來愈小,正是因為這種距離的拉近使許多學生盲目的崇拜德、日、意等國家的產品與其“工匠精神”,認為中國所謂的“工匠精神”遠遠比不上外國的精益求精。確實,我們不可否認,德、日等國家的工藝出色,態度認真,可我們也切實的在進步,在發展,可能現在還無法與他們比肩,但總有一天會站在同一個高度上。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才能將“工匠精神”傳承發揚開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對外國抱著盲目的崇拜,那必然對這個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三、工匠精神滲透進高職院校教學的策略方法
1、加強宣傳,創造校園文化氛圍
思想是行為的先行者,想要在實踐中應用就必須先將這種觀念銘記心中,因此,加強宣傳教育,創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工匠精神進校園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引起各高職院校的充分重視。例如制作宣揚工匠精神的名人事跡展板和宣傳海報,將它們作為一種校園文化張貼在校園四處;舉辦以“傳承匠心”等為主題的詩詞朗誦大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的去了解,去感受工匠精神,進而再去傳揚繼承。并且學校可以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在本校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平臺開辟工匠專欄,開展本校的“工匠”評選活動,開展互動話題討論,通過多樣的方式強化宣傳效果。
2、引導理性的價值觀念,不搞盲目崇拜
學校要積極加強對學生形成理性三觀的引導教育,防止學生對外國文化和外國產品的盲目推崇,避免他們的非理性消費行為和對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其實崇拜本身沒有錯,崇拜外國優于自己的方面并將這種崇敬之情內化為學習的動力,去學習他們的嚴謹認真,并致力于提升我國的整體實力,使“中國制造”早日實現向著“中國創造”的飛躍。
3、合理設置課程,恰當設置時長
理論知識的豐富并不能彌補實踐能力的缺乏,而實踐能力的缺乏必然會導致工匠精神的缺失,因而高職院校必須要對理論與實踐兩門課程的時長進行合理的分配。這也就要求學校對實踐場做出更大的投入,并且適當對本校教師給予一定激勵政策,減輕他們的壓力,使他們能夠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踐教學中。
課題: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工匠精神”滲透研究(湖南省教育廳2017年科研項目,課題號17C1068)
參考文獻
[1]黃琳.將迭代思維融入高職"工匠精神"課程建設的創新思考[J].考試周刊,2017,(31):2.
[2]汪溢,仲曉密.現代學徒制下高職"工匠精神"培育模式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5):12-14.
作者簡介:
徐京魁(1972-08),女,漢族 北京人,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教學與研究 。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