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相欣
摘 要:現今,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常常會聽到“能者多勞”的觀點,“能者多勞”究竟是鼓勵還是壓力?一方面我們認為“能者多勞”也會帶來“勞者多能”,會給“能者”提供更多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認為能者多勞的壟斷性會讓我們失去更多的可能性,它不僅會使我們失去更多的發展機會,還會導致不正確地價值觀。所以,如何以一個正確的目光去看待“能者多勞”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門必修課,只有正確地認識到“能者多勞”的背后意義才能更好地讓我們在生活工作中去構建一個正確、健康的社會關系;才能更好地完善分配方式,實現分配公平。
關鍵詞:能者多勞;鼓勵;壓力
一、引言
近年來,“能者多勞”成了人們的熱議話題,領導們用這句話來鼓勵下屬,同事們用這句話來逃避責任,那么是否“能者”就該“多勞”呢?從一定的角度說,“能者”必然“多勞”,但“能者多勞”貴在“多勞多得”,一切不談報酬的勞動都是沒有意義的付出。在一個相對健康的社會關系里,能者多勞應該是對他人多付出的努力進行的贊譽和感謝,而不是針對自己的不作為所給出的托詞。一味地追求“能者多勞”的后果就有可能會引發“能者多累…‘能者多怨”等等問題,正確地看待“能者多勞”能夠有助于我們樹立一個健康的價值觀、建立一個相對平衡的生態環境。
二、如何理解“能者多勞”
“能者多勞”顧名思義指有能力的人會多付出勞動,但用能力來進行社會分工的劃分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一種不科學、不公平的分工方式。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是在為了自己的喜好而甘之如飴地去努力,卓越之人會被稱之為卓越是因為他在各個方面都是優秀的,而不是以犧牲其他方向的發展單一的突出某一項的卓越。而一個不卓越的人他也有很多的多樣性,并不會因為別人的卓越而否定你自身探索和追求的價值。我們在理解“能者多勞”這四個字時,不應只看其中的表面意義,而是應該思考明白其背后帶來的價值導向,其深處蘊含的價值意義。
三、“能者多勞”是一種鼓勵
“能者”是指會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自然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會被一時問需要,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都會第一時問想到“能者”,故“能者”必然“多勞”。如何理解“能者多勞”是一種鼓勵?一方面,在多勞的過程中,“能者”不僅會接觸到更多的學習機會、達到更高展示自己的平臺,獲取更多的工作經驗,長此以往,“能者多勞”會帶來“勞者多能”。另一方面,“能者”往往會獲得更多的信任,無論是領導的安排還是同事的求助,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都是對“能者”能力的一種肯定和信任。除此之外,“能者”往往自身格局較大,站的角度更高,眼光看得更遠,他們往往不是在憂慮個人問題而是在思考社會等群體性問題。對于“能者”來說,他們只在乎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是去在乎需要做的事情有多少。很多時候,我們受困 于自己的小世界,為一時的得失而郁郁寡歡,但當你選擇跳出自身的角度,站到更大的世界去看,就可以用更高緯度的看法打破低緯度的困境,特別是我們處在一個分工合作的社會,若你想在體系中有更高的站位,那么你必需得具有多維度的競爭力,而擁有多緯度的競爭力的最快途徑之一就是“多勞”,故“能者多勞”是一種鼓勵,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四、“能者多勞”是一種壓力
“能者多勞”的本質是資本壓榨,它并不是在認可你的能力,相反,它還在耗費你的實力。首先,人人生而平等,有能力的人也不應該多勞,因為這不僅會使沒有能力的人抱有偷懶僥幸的心理還會使社會環境失衡:其次“能者”不必多勞,通常來講有能力的人他們對事情的認知角度更高,處理事情更加穩妥,故應該被安排在更重要的崗位,處理更重要的工作,而不是工作更多的時間。除此之外,“能者多勞”還容易引發“能者多累…‘能者多怨”的問題,高強度的工作會讓人過度勞累,而過度勞累就會致使人心生抱怨,抱怨憑什么自己付出的勞動與所得不能對等。如果我們過分地追求“能者多勞”,需要“能者”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能者”挑的擔子越來越重,長此以往,“能者”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五、結束語
能不能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不是一種靜態,沒有人天生就能。如何讓自己變成一個“能者”,不是指在某一件事我已經很擅長了還要繼續去做,而是我能讓那些不擅長的人能得到機會也去嘗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相對健康、公平的社會體系。當然,作為“能者”當然可以選擇主動地去承擔更多的工作,但應有選擇、有目的地去挑選,而不是去使“多勞”毫無意義。作為一個真正的“能者”,我們應該要有堅定的信念,明確的目標,找對多勞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付出無謂的勞動。除此之外,我們應該明確“能者多勞”貴在“多勞多得”的目標。正確地看待“能者多勞”會使我們對價值觀有更好的理解,更正確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鄭志剛,闞鑠,黃繼承.獨立董事兼職:是能者多勞還是疲于奔命[J].世界經濟,2017,40(02):155-180.
[2]楊濤.“能者”不應孩“多勞”[J].農村電工,2017(9):57.
[3]楊濤.莫讓“能者多勞”成為常態[J].秘書之友,2017(5):1.
[4]唐超,付常青.能者過勞須謹慎[J].中國醫院院長,2017(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