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 要:音樂是人類生命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啟迪智力,還能陶冶情操。現如今,音樂教育已經成為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對于存在障礙或缺陷的特殊兒童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更應當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特殊兒童;音樂教育;教學方法;特殊性
一、引言
音樂是人類生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習音樂不僅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聽覺能力、時間與空間的推理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能力、還能培養一個人的氣質、調節情緒。因此,音樂教育對于任何年齡及特征的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近年來,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其中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殊兒童的定義一般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出發。前者指的是在生理或心理中有一定缺陷的兒童,存在語言、行動、智力等方面的障礙。而后者不僅包含了前者,還蘊含了智力超常、具有特殊才能的兒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才兒童。在沒有明確指出的情況下,我們就從狹義方面來理解特殊兒童。
據有關調查研究發現,不管是正常兒童還是特殊兒童,只要沒有出現聽力障礙,在出生四個多月后就開始對聲音敏感,可能還會出現某些反饋信息,如手舞足蹈。由此可見,特殊兒童和正常兒童在對音樂的理解上并無差異,知識有些特殊兒童可能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可能在和老師的溝通和交流中會產生障礙。由于存在某些障礙或缺陷的兒童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音樂教育上不能照搬正常兒童的音樂教育方法。良好而系統的音樂教育在給與特殊兒童更多關愛的同時,還能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世界觀。為了達到用音樂帶走特殊兒童的煩惱、享受生活的目標,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應該在其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建立合適的特殊兒童音樂教育。
二、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特點
在特殊兒童中涵蓋了聽覺、視覺、語言、智力、肢體和健康等方面存在障礙的兒童,應針對缺陷不同的兒童,制定不同的音樂教育路線。由此可見,與正常兒童的音樂教育相比,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擁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包括靈活性強,不確定因素多,隨機性強,對音樂教師要求較高等特點,這在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教學時間中均能體現。
(1)特殊兒童情緒的不穩定性
特殊兒童一般會在心理上存在某些缺陷,情緒陰晴不定,造成學習態度、興趣的變化,嚴重時可能還會出現厭學現象,從而導致音樂教師不僅無法及時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從教學內容上正確引導孩子的思想,這既是教學內容不穩定性的主要表現。
(2)課程內容的隨機性強
正常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一首歌可能最快的二十分鐘就已學會,并聲情并茂的表演出來,但這個時間對于特殊兒童來說,也許就是個奢望,他們可能在多花費五倍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夠學得會。此外,具有不同障礙或缺陷的特殊兒童,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也是不盡相同的。由此可見,針對不同的特殊兒童,音樂教師應該選擇不同、適合他們的教學手段。
(3)教學方式方法的靈活多變
在特殊兒童的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打亂課堂的正常教學的這樣或那樣的狀況,如學生情緒低落、身體疼痛。此時,教育時間、教學內容、教學環節都應發生相應的改變。
(4)教學測評系統的多樣化
從特殊兒童自身的特點來看,特殊兒童在音樂的學習存在上能力不同,精神狀態不同、身體障礙不同、需求不同等因素,教學評價制度應隨之變化,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系統。
(5)面對群體的獨特性
面對特殊兒童的音樂教師任務十分艱巨,面對的突發情況也相對比較多,比較復雜。因此,特殊兒童的音樂教師除了具有音樂教育的能力之外,還應進行特殊教育的培養,提高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盲文教學和手語教學的能力,擴張音樂理療知識面。
在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障礙的兒童表現的教育效益不同。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精神狀態、學習態度,依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每天備課的基礎上,根據特殊兒童的不同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最終讓特殊兒童的課堂效益最大化。
三、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價值
多數特殊兒童由于生理、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遭到社會或家人的冷落和歧視,不能擁有一個愉快、難忘的童年記憶。音樂的抽象性有助于教師們與特殊兒童的溝通和交流,提高課堂效益,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學習氛圍。音樂的學習有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潛移默化的引導特殊兒童建立正常思維和處事方式。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價值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陶冶特殊兒童情操
音樂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通過音樂來傳授聽覺藝術、審美藝術的媒介,它能豐富人們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提高人們對音樂美的感受、創造和鑒賞能力,教會我們認識世界、感受生活,并創造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追求。
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培養學生形成一個健全、健康的個性,教會他們感恩、感知,引導學生學會享受生活、期待生活。通過音樂的橋梁,特殊兒童可以感受到社會和生活中的景色和事物,感受來自世界各界的情感和關愛,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愛心。反之,特殊兒童可以通過音樂來抒發豐富自己的情感,亦可以憧憬生活。
(2)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
由于自身的缺陷,特殊兒童一般的存在自卑感,不敢與外界溝通、交流,終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眼中缺乏和外界的交往能力,這很不利于他們日后的發展,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音樂可以使人放松、釋放自我,擁有一個愉快的心境。不管是在音樂課堂中,還是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都有助于引導特殊兒童與人或自然和平地交流、溝通,甚至有時還能提高特殊兒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很大方面上改善或解決特殊兒童的交際能力問題。
(3)音樂教育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教師富有足夠的耐心,學生的意志足夠堅定,總能驗證“是金子就會發光”。著名的指揮家舟舟是一個智商只有三十的重度弱智兒童,但在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他憑借這對音樂的熱愛和堅強的毅力,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弱智天才指揮家。享有名氣的鋼琴家托尼德布羅伊在出生時就被發現是一位天生的盲人,擁有音樂天賦的她在母親的教育下,通過長時間的刻苦努力,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爵士鋼琴家,也使音樂成為他人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例子都展示了音樂能夠促進特殊兒童更好的生活、良好審美觀的形成、心智的啟發,是音樂教育對特殊兒童重要作用的最好體現,充分說明了音樂在幫助特殊兒童生理和心理上的治療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總之,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完善的特殊兒童音樂教育機制能有效減少特殊兒童的自卑感、孤獨感,對特殊兒童找到自信、融入社會,起到絕對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麗杉,金海玉,淺析特殊兒童音樂教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8):208-208.
[2]鄭瑾,音樂教育對特殊兒童感知覺培養的重要性[J].大舞臺,2011(10):162-162.
[3]李小威,中國大陸特殊兒童音樂教育(1995-2012)研究現狀分析[J].音樂大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