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紅
摘 要:現如今,我國對于教育更加重視,語文學科是語言就學的基礎。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樹立明確的德育目標,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進而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本論文以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為切入點,對其有效性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這一策略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能有效地助力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
關鍵詞:語文;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
引言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導致生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和習慣。教師要將德育教育滲透于教學中,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準確把握滲透的時機,充分掌握教材中有關德育的內容,并進行有效地利用,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掌握分清善惡、明辨是非、懂得感恩的人生道理,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從而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軌跡。
1 閱讀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材中編寫的都是文字精美,具有教育意義的好作品。因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渠道。如在教學《草帽記》一文時,讓學生感受賀龍神機妙算的同時,用動情的語言渲染氣氛,振奮學生的精神。然后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讀,不斷體會紅軍戰士的高尚品格,以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體會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文本,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努力結合實際,巧妙地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生命意識、責任感、環保意識及誠信等教育內容于閱讀教學之中,努力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2 將德育目標滲透于語文教學目標中
作為語文教師,無論是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還是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要明確一個目標:“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并在此基礎上將德育教育目標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力求在提升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領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體來說,在實現二者教育目標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三點:首先,將學生的道德修養融入語文教學目標中,使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真正意識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規范自己的行為,提升道德修養,真正成為一個君子。其次,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目標中。學生正值人生的重要階段,是國家重要的人才儲備,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樹立為國家、為民族奮斗的人生目標。最后,將學生心理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心理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3 正確區分語文德育滲透與普通道德教育
語文德育滲透和普通道德教育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由于二者均能影響學生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養成,所以某些方面難免會有一些相似之處。首先是內容上的相關性,比如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內容都會有所涉及。其次是方法上的相通性,語文德育滲透也會使用普通德育的方法,比如上文提到的在語文教學中設置情境的陶冶教育法,用教材中優秀的人物形象來“以形感人”的榜樣教育法等等。然而,語文課程的本質屬性規約著語文德育滲透不能和普通道德教育一概而論。首先目標不同,語文課程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故語文德育滲透要有限度,而普通德育則致力于學生整體道德修養的提升。其次,道德認知要求有所不同,“滲透”二字體現了德育滲透是伴隨著語言文字教學進行的,不必強求學生形成系統的道德知識,而普通德育則強調道德知識的體系化。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引導學生細讀文本,獲得透徹之理解,則學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影響。語文教學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宜于此求之。舍本文而大講一通,不克臻此也”。因此,語文教師應嚴守語文德育滲透的界限,實現文道統一。
4 情景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習成功的關鍵,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的學習效率。在情景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傳授學生語文知識,也可以培養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出具體的語文學習環境,學生們在情景中自然地獲得道德教育。
5 在作文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也是教師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和載體。但是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將重點放到對寫作技巧的教學中,而忽視了作文的育人功能。正所謂“文如其人”“文為心聲”,作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心靈品德、道德素質。對此,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指出:“做好文,首先應學做人。”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的過程中,應將作文教學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力求讓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做人的道理。
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項必須但又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對教材內容有著熟練的掌握,而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尋找適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德育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新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路探討[J].華夏教師,2018(33):90.
[2]范玉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227.
[3]柴淑紅.用德育點亮語文教學道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