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尚儒
摘 要:煤化工可分為傳統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傳統煤化工主要涉及合成氨、甲醇、焦化、電石等;新型煤化工主要指應用煤轉化高新技術,以生產石油替代產品為主。我國現代煤化工經歷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技術創新和產業規模均走在世界前列。
關鍵詞:煤化工;發展;現狀;趨勢
發展新型煤化工不僅能夠符合我國目前的能源資源豐厚的特點,而且還能夠優化能源的結構,為其提供一個更加潔凈的能源,能夠有效的緩解我國目前的油氣能源對外的高度依賴性,將煤替代油的重點就是新型煤化工發展的一個基本戰略,也是確保我國的能源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
1 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現狀
1.1 煤制油現狀
在煤直接液化的示范性工程中,神華集團主要在技術放大、催化劑開發、核心裝置設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種方式具有能源轉化效率高和油品收率高的特點。同時,我國山西煤化所在煤化簡介液化方面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并已廣泛應用于煤化工業中。目前這種技術在山西以及內蒙鄂爾多斯等多個項目中得到應用,并且生產全過程完全達到國家環保要求。
1.2 煤制烯烴現狀
由煤制得的烯烴價格較高,每噸約萬元,然而當前甲醇產量過多,這就導致了價格嚴重低于成本價,相較于此,煤制烯烴恰恰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現在正是大力發展煤制烯烴的時候,因為目前煤炭市場經濟持續低迷,這也給煤制烯烴的發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利潤空間以及發展空間。煤制烯烴是一種新工藝,目前主要有兩種技術來生產烯烴,分別是MTO技術和MTP技術,在這種技術中它以煤為原料,經甲醇制備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烴。
1.3 煤制天然氣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各地大氣污染較為嚴重,因此,環境保護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由此政府開始大力推廣天然氣,在增加天然氣消費量的同時,可以減少煤炭的使用量。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氣污染,但也使得煤制天然氣的項目在開發建設中,呈現出井噴式發展?,F今,我國煤制天然氣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在煤制天然氣過程中,高溫甲烷化技術已經成為關鍵技術。這個關鍵技術主要由以下幾種技術組成:魯奇甲烷化技術、托普索甲烷化技術和Davy甲烷化技術。在這種技術中,甲烷化裝置只需要引進高壓蒸汽過熱器以及循環氣壓縮機等個別設備,其他的大多數設備我國均能自主生產。
2 煤化工產業發展策略
現如今,在煤炭產業,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因此在未來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煤炭生產和消費規模的增長,煤炭清潔再利用也是重任。新型煤化工技術是當今世界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是較為重要的內容,這就需要以新型煤化工為首要,著重實現煤炭的高效利用。
當前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不僅已經在世界上位列前茅,而且我國擁有重要工藝階段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在商業上實現了示范運行,這是以煤制天然氣技術、煤制油技術和煤制烯烴技術為代表的多個新型煤化工技術。但是在煤氣化等關鍵環節仍舊需要自主知識產權,以便替代外國產品。與此同時,不僅要在國內大力推廣發展,也應該“走出去”積極尋求技術和裝備輸出。
在當今國際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國內應該積極鼓勵各大新型煤化工產業工業區,同時扶持符合相關條件的地區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由于煤化工項目涉及的專業領域較多,組成部分多,因此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應該加大各個地區的聯系和協調,保證各地區政策一致,勁往一處使。另外,在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弊端顯現出來,國家應該抓緊制定相關的技術和設備標準,以免不法分子魚目混珠,從而促進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我國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因此在煤化工產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嚴格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通過系統有效的嚴格要求,這樣新興煤化工產業項目更能達標,更能蓬勃發展。對于已經初步成功發展的商業示范性建設項目,國家應該大力支持,在推動項目發展的同時,加大示范性地區和各大工業區的聯系,通過示范性項目帶動各大工業區,以促進我國新型煤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
注重環境保護和融合發展。當前,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地位,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實現良性互動。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針對煤化工產業的環保舉措出臺,進一步強化污染排放控制,加大煤化工項目相關的水資源、大氣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力度。同時,煤化工產業發展將踐行循環經濟理念,推動煤化電熱一體化,推進現代煤化工與煤炭開采、石油化工、化纖產業、鹽化工、冶金、建材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和產品競爭力。
總之,在促進煤化學工業的發展的基礎上,確保煤炭資源的有效、潔凈利用。近年來,國內煤炭市場價格相對較低,與國際油價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價格運行,所有的人只關注燃煤污染,預計用煤炭代替石油,可以更好地促進新煤化工行業的成長。用煤代替石油是新型煤炭化學工業發展的一個基本戰略焦點,也是確保我國的能源可以有效地使用。
參考文獻:
[1]楊衛蘭,吳達.我國煤炭產業供給側改革與發展路徑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6.
[2]熊志軍,劉小榮.我國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中國煤炭,2015,41(03).
[3]楊艷紅,文良中,馬增軍.煤化工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探析[J].河南科技,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