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婧
摘 要: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內容是培養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重視提升學生在課堂中對漢字和字詞的默寫和應用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是枯燥的,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學習的成果也不高。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重視的是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用適當的課堂教學形式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會對學生的整體教學起到促進作用。文章中就主要講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措施;自學能力
“好的教師需要做的是教學生如何去學,而不是教書?!边@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師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就應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文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使他們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時,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導和指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擁有自己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書海中尋找知識。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币磺械慕虒W都是為了放手使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而去做的,而如何讓學生學會自主的學習,一定的自學能力培養是必要的。
一、興趣是自學語文的前提條件
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是人的一種意識傾向活動。一定的興趣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它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從而更用心地去學習,形成學習的一種持久的動力。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會自發地對所學的知識產生好奇心,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尋求答案和探索問題。在對所學科目有興趣的前提下,學生會具有更堅定的意志來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和阻礙,從而不斷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學習的效率。
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在對自學課文進行指導教學時,學生還會在自學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疑問和不解,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如自學課文《祖父的園子》,教師可以強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聯想,根據文章所描寫的景象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在此基礎上學會設疑,也就是設置懸念,增加課文的趣味性,激發學生進行學習。從小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有助今后各科的學習和發展。要想引起學生自學的興趣,就要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對《三亞落日》《煙臺的?!返让鑼懢吧奈恼逻M行講解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技術、電子白板這些學校所配備的教學資源,通過在教學時播放視頻、幻燈片等視聽結合的教學方式,將書中所描寫的情境進行再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更直觀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眼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樹立自信心是推動學習的關鍵
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對學生造成的思想觀念,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一味澆灌,這樣反而會束縛學生。所以,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擁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針對小學生,教師要注重語文教學的方法使用,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根據小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優化教學活動,小學生自主性不強,課堂是樹立學生自信心的優良場所之一,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予學生,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信起來。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漢語拼音的鞏固復習時,可以利用電腦設備下載一個隨機抽取的小游戲,將班級學生的姓名輸入進去,由學生進行叫停,屏幕上跳動的名字停止之后顯示的學生要回答教師所提的問題方可過關。教師提問:“請將屏幕上顯示的聲母表用正確的讀音大聲朗讀出來?!痹趯W生完成任務之后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對學生進行鼓勵,可以使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增加學生對自己的信心,使學生敢于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回答問題,從而逐漸使自己更加自信大膽。
三、堅持良好的自學習慣
“教育簡單來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薄爸灰呛玫臇|西,只有堅持去學去做,使之化為習慣,融入本身,能隨時隨地應用,就如同出于本能,將會使人終身受益。”這是教育家葉圣陶所說的。自學是長期形成一種技能和能力,是自主學習,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結果。學生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閱讀后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使用字典的習慣、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的習慣、閱讀時做筆記的習慣、質疑問題的習慣、勤于動筆的習慣和及時復習的習慣。當然,這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時間的遞進和沉淀。
教師可以在施教過程中,從思想意識和行動上引導學生對此進行重視,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并不斷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投入實踐當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果。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課堂上學習《寓言兩則》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理解之后,對主題進行升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起來,告訴學生寓言故事想要表達的道理,引導學生聯系自身,使學生明白學習也是一樣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更要不斷地去學習,用知識來豐富自己,才能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高低養成是興趣的使然,是自身信心的影響,更是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終成果。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教師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全方位地實行分層教學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學會自行思考,堅持“學生為主”的原則,將主動權賦予學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張小萍.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學周刊,2019(09):70.
[2]常冬梅.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25-26.
[3]賈秀頎.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D].遼寧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