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潔
摘 要:此篇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讓學生能夠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的眼光對世界提出問題,然后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問題。達到這些目的就需要老師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案例生活化,教學的思想生活化,教師要著重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從而得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新課改以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活躍,所以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能夠幫助小學生正確的學習數學。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近年來,小學教學方式正在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在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之后,現在的教學更加的困難,因為隨著孩子們的聰明程度、活躍程度地提高,單純的對課本知識教授會比較枯燥,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不足,導致一個怪現象地產生,就是學生變聰明但知識確并沒有增長,所以教學生活化這一概念逐漸走進了老師家長的視線。
一、關于小學教學生活化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是小學數學打基礎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對數學與生活結合問題就奠定了學生未來數學生活化的基礎,生活化的教學有利于活躍小學生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小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一)數學生活化與轉換思維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非常注重思維能力的課程,在關鍵的二年級打基礎階段,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而數學教學生活化正好與此無縫相接,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讓學生運用生活元素來解釋數學問題。有利于轉換小學生的思考方式,讓數學中出現的枯燥問題與生活中能使學生產生興趣的事物進行轉換,讓學生在享受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并且打通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數學生活化與生活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所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就無處不在,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生活問題,無疑是對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提高,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積極性都能得以提高。生活數學問題是數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多數的數學應用題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數學生活化與生活數學必須緊密聯系。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
面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所產生的諸多問題當中,小學教師對“生活化”的理解不足,所以重視知識教學的模式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進程。目前來看,大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對“生活化”這一概念理解還不透徹,只是片面的生活化,沒有做到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的理想效果,這一現象的主要體現就在小學老師認為過多的課堂“生活化”式教學會占用學生學習數學課本知識的時間,所以不愿意花時間去準備“生活化”課堂。這樣就使活化走入數學課堂顯得非常被動。老師注重對書本知識的講解,不愿去接受新的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僅僅學會了知識,卻不會理解。以下提出了對這些問題解決的途徑。
(一)情境教學
教學生活化就必須要創設特定的情境,以來支持教學內容的準確實現,要讓教學內容與生活更加貼切,做到這樣的話,情境教學的目的也就能實現了。小學生的興趣也是情境教學能夠利用到的地方,教師在做過調查后,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相應的數學情境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號入座,這樣不僅能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也能夠滿足學生興趣的愛好的需要,還可以讓學生轉換思維,在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對數學問題產生興趣,然后變得善于接觸數學的生活問題。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上冊的數學課堂中,這樣的例子就很常見。比如認識長度單位和認識線段、角等知識都能運用情境教學。生活中的長度單位隨處可見,生活中的線段、角也是無所不在,教師可以將這些現成的道具進行包裝利用,讓其在課堂中發揮更多的力量。
(二)課堂知識結合生活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對課本知識的講解,這種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無非就顯得有些落后于時代了,所以,課堂知識結合生活就無比重要的需要進入小學數學課堂。小學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生活基礎進行充分了解,然后才能使教學知識與學生的個人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小學生學習的內容與其生活密不可分,讓學生能夠在數學中看到生活中的問題,在生活中又能將生活上的問題用數學知識進行解決,這樣的效果就是知識結合生活最想要達到的結果。
(三)生活化的數學作業
在經過了數學情境教學和生活結合知識教育之后,為了能夠使“生活化”的目的完全顯現,就需要為學生布置課外的數學生活化的作業,并且鼓勵學生去獨立的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這樣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課堂的生活化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提升個人的思維實踐轉換能力,從而是小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最終能夠提升學習成績,促進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應用推進。
(四)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的生活素材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的生活素材,使得這些素材能夠適應不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讓不同學生都能夠認知和理解這些素材,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生學習進步和個人進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數學學習水平等,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運用生活素材分為制作三個層次的教學課件,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能力自主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從而更好地落實因材施教和素質教育理念。教師在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的生活素材后,可以將它們制作成學案或微視頻,這樣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和學習。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在目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正在蓬勃發展,所以我們要就時代所需,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真正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的眼光對世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問題。在學生接受范圍之內做文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但學到了知識,還能看到生活中數學,解決生活化了的數學問題。這樣的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調動了學生的而思維,還活躍了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最終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雷紀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165.
[2]孟勤.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102+110.
[3]苗寶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119-120.
[4]周錄利.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64.